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模拟湿地系统中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净化农田退水硝态氮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第1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9页
    1.2 农田退水治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5页
        1.2.1 农田退水产生机制研究第19-21页
        1.2.2 农田退水治理措施研究第21-25页
    1.3 湿地系统的净化机制第25-30页
    1.4 湿地植物的作用机制第30-34页
        1.4.1 湿地植物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第30-31页
        1.4.2 典型湿地植物对农田退水的净化作用第31-32页
        1.4.3 水生美人蕉在净化废水中硝态氮的作用研究第32-33页
        1.4.4 水生美人蕉净化农田退水中硝态氮的生理机理研究第33-34页
    1.5 湿地脱氮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第34-38页
        1.5.1 外加碳源选择研究第34-36页
        1.5.2 基于湿地-碳源数学建模研究第36-38页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8-41页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8页
        1.6.2 研究技术路线第38-39页
        1.6.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9-41页
第二章 “美人蕉-基质-微生物”系统构建及对硝态氮的净化能力分析第41-6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1-47页
        2.1.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2.1.2 试验装置与实验设计第42页
        2.1.3 试验方法第42-47页
        2.1.4 数据处理第47页
    2.2 结果第47-63页
        2.2.1 美人蕉净化农田退水硝态氮的效率第47-48页
        2.2.2 农田退水处理后美人蕉鲜重的变化及各组织中硝态氮的变化第48页
        2.2.3 农田退水处理美人蕉植株各器官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第48-51页
        2.2.4 细菌PCR-DGGE结果第51-58页
        2.2.5 真菌PCR-DGGE结果第58-63页
    2.3 讨论第63-66页
        2.3.1 美人蕉净化农田退水硝态氮的生理机制第63-64页
        2.3.2 模拟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64-66页
    2.4 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美人蕉净化农田退水硝态氮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及验证第67-9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7-70页
        3.1.1 材料培养第67页
        3.1.2 RNA提取第67页
        3.1.3 转录组测序样品的制备第67-68页
        3.1.4 数据分析第68-70页
    3.2 结果第70-91页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70-71页
        3.2.2 基因功能注释第71-75页
        3.2.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75页
        3.2.4 差异表达分析第75-88页
        3.2.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88-91页
        3.2.6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第91页
    3.3 讨论第91-93页
        3.3.1 与硝态氮吸收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第91-92页
        3.3.2 能量和代谢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第92-93页
        3.3.3 与硝态氮吸收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第93页
    3.4 结论第93-95页
第四章 美人蕉净化硝态氮条件的优化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5-10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4.1.1 材料培养与处理第95-96页
        4.1.2 单因子实验第96页
        4.1.3 响应面设计第96页
        4.1.4 NO_3~--N的测定第96页
        4.1.5 验证实验第9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4.2.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96-100页
        4.2.2 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第100-103页
        4.2.3 模型验证第103-104页
    4.3 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应用研究—以杞麓湖流域六一湿地工程为例第105-118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第105-108页
        5.1.1 杞麓湖水环境现状第105-106页
        5.1.2 杞麓湖流域氮素流失特征第106-107页
        5.1.3 六一湿地概况第107-108页
    5.2 工程设计概要第108-111页
        5.2.1 工艺流程及净化机理第108-109页
        5.2.2 工艺设计参数第109-110页
        5.2.3 湿地系统监测与分析方法第110-111页
    5.3 运行效果与分析第111-116页
        5.3.1 总体净化效果分析第111-114页
        5.3.2 各工艺段污染削减分析第114页
        5.3.3 美人蕉的净化能力分析第114-116页
    5.4 小结第116-11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1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18-119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119页
    6.3 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附录 A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以攀枝花地区为例
下一篇:高速铣削镍基高温合金复杂薄壁零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