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3-34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23-25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23-2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24-25页 |
1.2 国内外学者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 第25-29页 |
1.2.1 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5-26页 |
1.2.2 对某一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 第26-29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 第31-32页 |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2-34页 |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34-49页 |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分析 | 第34-40页 |
2.1.1 产业的定义 | 第34-36页 |
2.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第36-40页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分析 | 第40-49页 |
2.2.1 古典贸易理论 | 第40-42页 |
2.2.2 新古典贸易理论 | 第42-43页 |
2.2.3 新贸易理论 | 第43-45页 |
2.2.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45-49页 |
第3章 美国食品加工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表现形式 | 第49-66页 |
3.1 美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与现状 | 第49-61页 |
3.1.1 美国食品加工业总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变动(1990-2012年) | 第50-53页 |
3.1.2 美国食品加工业要素投入状况分析 | 第53-55页 |
3.1.3 美国食品加工业研发投入状况 | 第55-57页 |
3.1.4 美国食品加工业内外部市场需求状况 | 第57-61页 |
3.2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表现形式 | 第61-66页 |
3.2.1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 | 第61-63页 |
3.2.2 美国全球知名食品企业众多 | 第63-65页 |
3.2.3 美国食品贸易顺差显著 | 第65-66页 |
第4章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基础和条件 | 第66-88页 |
4.1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 第66-71页 |
4.1.1 自然条件 | 第66-67页 |
4.1.2 自然资源 | 第67-71页 |
4.2 食品加工业劳动力素质较高 | 第71-76页 |
4.2.1 分类食品加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 | 第71-73页 |
4.2.2 分类食品加工业劳动生产率贡献率 | 第73-74页 |
4.2.3 美国劳动力素质优化方案 | 第74-76页 |
4.3 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 第76-83页 |
4.3.1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动态交互影响 | 第76-77页 |
4.3.2 美国技术进步变动 | 第77-79页 |
4.3.3 美国技术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79-83页 |
4.4 美国工业生产集中化程度发展迅速 | 第83-88页 |
4.4.1 美国食品加工企业业并购数量 | 第83-85页 |
4.4.2 美国分类食品加工企业业数量、规模与生产率变动 | 第85-88页 |
第5章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88-114页 |
5.1 生产要素对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88-96页 |
5.1.1 人力资本要素 | 第88-90页 |
5.1.2 资本要素 | 第90-92页 |
5.1.3 技术要素 | 第92-94页 |
5.1.4 资源要素 | 第94-96页 |
5.2 需求条件对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96-107页 |
5.2.1 国内市场需求 | 第96-100页 |
5.2.2 国际市场需求 | 第100-107页 |
5.3 相关支持产业对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107-110页 |
5.3.1 物流运输业 | 第107-109页 |
5.3.2 包装业 | 第109-110页 |
5.4 政府对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110-114页 |
5.4.1 食品安全监管 | 第110-111页 |
5.4.2 技术标准制定 | 第111-114页 |
第6章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绩效评价 | 第114-139页 |
6.1 美国食品加工业显示性比较优势变动 | 第114-118页 |
6.1.1 美国食品加工业整体显示性比较优势变动 | 第114-116页 |
6.1.2 美国分类食品加工业显示性比较优势变动 | 第116-118页 |
6.2 美国食品加工业贸易竞争指数变动 | 第118-123页 |
6.2.1 美国食品加工业整体贸易竞争指数变动 | 第119-120页 |
6.2.2 美国分类食品加工业贸易竞争指数变动 | 第120-123页 |
6.3 美国食品加工业贸易竞争的国际比较 | 第123-136页 |
6.3.1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 | 第123-130页 |
6.3.2 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 | 第130-136页 |
6.4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结论 | 第136-139页 |
6.4.1 美国食品加工业显示性比较优势呈缓慢提升的趋势 | 第136-137页 |
6.4.2 美国食品加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缓慢提升的趋势 | 第137页 |
6.4.3 美国与它国食品加工业竞争力比较显示出持续增强的态势 | 第137-139页 |
第7章 美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39-151页 |
7.1 美国食品加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 第139-142页 |
7.1.1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底线 | 第139-140页 |
7.1.2 注重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 第140-141页 |
7.1.3 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链协同能力 | 第141页 |
7.1.4 企业组织大型化,提高企业效率 | 第141-142页 |
7.2 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 第142-147页 |
7.2.1 中国食品加工业总体运行情况 | 第142-145页 |
7.2.2 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特点分析 | 第145-146页 |
7.2.3 中国食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6-147页 |
7.3 对提升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第147-151页 |
7.3.1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与法规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 第147-148页 |
7.3.2 加大食品加工业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第148-149页 |
7.3.3 加大食品加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协调能力 | 第149页 |
7.3.4 鼓励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9-160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