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5页 |
1.1 汽车集成控制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汽车集成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2页 |
1.3 汽车集成控制研究中的难点与不足 | 第32-3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复杂约束下多目标优化的汽车集成控制方法 | 第35-63页 |
2.1 车辆控制与轮胎力分配模型建立 | 第35-39页 |
2.2 汽车复杂约束的动态数学描述 | 第39-43页 |
2.3 基于约束优化的汽车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 第43-52页 |
2.3.1 基于车辆动力学动态响应模型的驾驶员意图识别方法 | 第44-47页 |
2.3.2 基于车辆逆模型的汽车运动控制 | 第47-48页 |
2.3.3 基于约束优化的轮胎力分配 | 第48-51页 |
2.3.4 基于轮胎逆模型的执行器控制方法 | 第51-52页 |
2.4 轮胎力优化分配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52-56页 |
2.5 复杂约束下多目标优化的汽车集成控制方法仿真分析 | 第56-61页 |
2.5.1 对开路面紧急制动工况 | 第56-58页 |
2.5.2 正弦延迟工况 | 第58-6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考虑执行器动态特性的汽车轮胎力分配方法 | 第63-81页 |
3.1 影响轮胎力分配的执行器动态特性建模 | 第63-68页 |
3.1.1 驱动系统动态特性 | 第63-66页 |
3.1.2 制动系统动态特性 | 第66页 |
3.1.3 转向系统动态特性 | 第66-67页 |
3.1.4 轮胎动态特性 | 第67-68页 |
3.2 考虑执行器动态特性的控制分配方法 | 第68-73页 |
3.2.1 基于动态特性补偿的方法 | 第68-70页 |
3.2.2 基于动态特性的分配方法 | 第70-72页 |
3.2.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 | 第72-73页 |
3.3 考虑执行器动态特性的汽车轮胎力分配 | 第73-75页 |
3.4 考虑执行器动态特性的汽车轮胎力分配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75-79页 |
3.4.1 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 第75-76页 |
3.4.2 高附着角阶跃工况 | 第76-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4章 基于约束优化的汽车容错控制方法 | 第81-99页 |
4.1 执行器失效分析与建模 | 第81-83页 |
4.1.1 执行器失效分析 | 第81-82页 |
4.1.2 执行器失效建模 | 第82-83页 |
4.2 执行器失效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83-86页 |
4.3 基于约束优化的汽车容错控制 | 第86-88页 |
4.4 典型执行器故障的仿真分析 | 第88-96页 |
4.4.1 左前轮失效的直线制动工况 | 第88-91页 |
4.4.2 右前轮转向失效(自由)的双移线工况 | 第91-94页 |
4.4.3 右前轮转向失效(卡死)的双移线工况 | 第94-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5章 实车试验平台搭建与试验验证 | 第99-117页 |
5.1 试验平台开发 | 第99-107页 |
5.1.1 总体设计方案 | 第99-100页 |
5.1.2 机械结构设计 | 第100-103页 |
5.1.3 电子电气系统 | 第103-105页 |
5.1.4 控制系统与数采系统 | 第105-107页 |
5.2 基于约束优化的汽车集成控制算法的应用 | 第107-108页 |
5.3 实车试验验证 | 第108-115页 |
5.3.1 ISO-3888标准试验 | 第108-111页 |
5.3.2 FMVSS126法规试验 | 第111-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17-119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11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