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11-29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8页 |
1.1.1 蚜虫与蚜虫带来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2 蚜虫的非遗传多型现象 | 第12-14页 |
1.1.3 非遗传翅多型现象的对于蚜虫的意义 | 第14页 |
1.1.4 有翅蚜的翅及其附属结构 | 第14-16页 |
1.1.5 诱导有翅蚜产生的因素 | 第16-17页 |
1.1.6 有翅蚜发生的激素调节 | 第17页 |
1.1.7 蚜虫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 ( Insulin/insulin-like signaling pathway, IISpathway) | 第17-27页 |
1.1.7.1 昆虫中的胰岛素相关蛋白 | 第17-23页 |
1.1.7.2 昆虫的多型现象与IIS通路 | 第23-26页 |
1.1.7.3 蚜虫的IIS通路 | 第26-27页 |
1.1.8 蚜虫的双链 RNA 干扰(Double-stranded RNA interference, ds RNAi) | 第27-28页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胰岛素相关基因在豌豆蚜翅型决定与翅型分化关键时期的表达分析 | 第29-51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2.1.1 材料 | 第30页 |
2.1.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1.2 昆虫材料 | 第30页 |
2.1.2 酶、试剂盒和其它化学试剂 | 第30页 |
2.1.3 仪器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2.2.1 豌豆蚜的饲养 | 第30-31页 |
2.2.2 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 第31页 |
2.2.3 实验用豌豆蚜的解剖 | 第31-32页 |
2.2.4 总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2-33页 |
2.2.4.1 总RNA的提取(参照TaKaRa的RNAiso Plus操作说明书) | 第32页 |
2.2.4.2 cDNA的合成(参考TaKaRa的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Eraser(Perfect Real Time)操作说明书) | 第32-33页 |
2.2.5 实时定量PCR | 第33-35页 |
2.2.5.1 实时定量PCR的操作 | 第33-34页 |
2.2.5.2 实时定量PCR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34-35页 |
2.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2.3.1 豌豆蚜胰岛素通路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 | 第35-42页 |
2.3.2 胰岛素通路相关基因在三龄有翅和无翅豌豆蚜若蚜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 | 第42-45页 |
2.3.3 胰岛素通路相关基因在不同密度处理 24h后的无翅豌豆蚜成虫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 | 第45-47页 |
2.4 讨论 | 第47-51页 |
第三章 豌豆蚜胰岛素相关蛋白Apirp5在翅型分化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51-66页 |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3.1.1 材料 | 第51-52页 |
3.1.1.1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3.1.1.2 昆虫材料 | 第51-52页 |
3.1.2 酶、试剂盒和其它化学试剂 | 第52页 |
3.1.3 仪器 | 第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3.2.1 豌豆蚜的饲养 | 第52页 |
3.2.2 双链RNA的合成 | 第52-56页 |
3.2.2.1 带有目的序列的质粒的构建 | 第52-54页 |
3.2.2.2 dsApirp5的合成(参考T7 RiboMAXTM Express RNAi System说明书) | 第54-56页 |
3.2.3 显微注射和RNA干扰 | 第56页 |
3.2.4 Apirp5基因表达量在处理组与对照组中的检测 | 第56页 |
3.2.5 三龄豌豆蚜胚胎大小的测量 | 第56页 |
3.2.6 三龄豌豆蚜蛋白质、糖原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3.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5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3.3.1 注射dsApirp5对Apirp5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2 三龄豌豆蚜体重及胚胎大小的比较 | 第58-62页 |
3.4 讨论 | 第62-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