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创新之处和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概念与特征 | 第15-19页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第15-16页 |
2.1.2 资源环境审计 | 第16-17页 |
2.1.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第17-19页 |
2.2 关系与比较 | 第19-21页 |
2.2.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资源环境审计的关系 | 第20-21页 |
2.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要素和流程 | 第21-23页 |
2.3.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要素 | 第21-22页 |
2.3.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流程 | 第22-23页 |
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以JS省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为例 | 第23-28页 |
3.1 审计背景分析 | 第23-24页 |
3.1.1 审计项目立项 | 第23页 |
3.1.2L市海洋资源资产概况 | 第23页 |
3.1.3 审计项目实施主体 | 第23-24页 |
3.1.4 审计范围和内容 | 第24页 |
3.2 审计项目实施过程 | 第24-27页 |
3.2.1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 | 第24页 |
3.2.2 审计流程 | 第24-26页 |
3.2.3 得出审计结论 | 第26页 |
3.2.4 审计结果运用 | 第26-27页 |
3.3 本审计项目的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4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问题 | 第28-31页 |
4.1 制度规范问题 | 第28页 |
4.1.1 法规制度缺位 | 第28页 |
4.1.2 缺乏操作指南 | 第28页 |
4.2 审计范围问题 | 第28-29页 |
4.2.1 审计范围狭窄 | 第28-29页 |
4.2.2 审计范围错位 | 第29页 |
4.3 审计内容问题 | 第29-30页 |
4.3.1 审计内容划分不清晰 | 第29页 |
4.3.2 审计内容界定不准确 | 第29-30页 |
4.4 审计目标问题 | 第30页 |
4.4.1 审计目标不到位 | 第30页 |
4.4.2 审计目标偏离 | 第30页 |
4.5 审计项目定位问题 | 第30-31页 |
4.6 审计人员问题 | 第31页 |
5 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范化建议 | 第31-46页 |
5.1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范 | 第31-32页 |
5.1.1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法规和制度 | 第31-32页 |
5.1.2 尽快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操作指南 | 第32页 |
5.2 明确划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象范围 | 第32-34页 |
5.2.1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组织对象范围 | 第32-33页 |
5.2.2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人员对象范围 | 第33页 |
5.2.3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对象范围 | 第33-34页 |
5.3 合理确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内容 | 第34-38页 |
5.4 加快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的推进 | 第38-39页 |
5.4.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核心目标 | 第38页 |
5.4.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目标 | 第38-39页 |
5.5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整合 | 第39-45页 |
5.5.1 整合审计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5.5.2 审计流程的全面整合 | 第40-41页 |
5.5.3 审计方法的全面整合 | 第41-44页 |
5.5.4 审计内容的全面整合 | 第44-45页 |
5.6 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协同自然资源专家开展审计 | 第45-46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