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1.4.2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1.4.3 对文献的个人见解 | 第14-15页 |
第2章 私募基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第15-20页 |
2.1 私募基金的定义 | 第15页 |
2.2 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5-16页 |
2.2.1 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2.2.2 私募基金的现状 | 第16页 |
2.3 我国私募投资基金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 第16-18页 |
2.3.1 证券市场投资机会丰富 | 第16-17页 |
2.3.2 投资需求多层次化发展 | 第17页 |
2.3.3 私募基金优势独特 | 第17-18页 |
2.4 我国私募基金激励契约 | 第18-20页 |
第3章 公募基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3.1 公募基金的定义 | 第20页 |
3.2 公募基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0-21页 |
3.2.1 公募基金的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3.2.2 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3 我国公募基金激励契约 | 第21-23页 |
第4章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比较 | 第23-29页 |
4.1 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特征比较 | 第23页 |
4.2 本源与法规表现对比 | 第23-24页 |
4.3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组织制度比较 | 第24-25页 |
4.3.1 委托代理结构不同 | 第24页 |
4.3.2 组织结构功能不同 | 第24页 |
4.3.3 约束机制不同 | 第24-25页 |
4.3.4 激励机制不同 | 第25页 |
4.4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收益分配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4.5 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优势 | 第26页 |
4.6 中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组织效率的比较 | 第26-28页 |
4.6.1 从委托代理结构方面 | 第26-27页 |
4.6.2 从投资决策方面 | 第27页 |
4.6.3 从运行期限方面 | 第27-28页 |
4.7 对比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第5章 我国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5.1 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5.1.1 私募基金缺乏监管 | 第29页 |
5.1.2 私募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较差 | 第29页 |
5.1.3 私募基金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 第29页 |
5.1.4 私募基金资金募集手段的不合法性 | 第29页 |
5.1.5 私募基金缺乏法律支持 | 第29-30页 |
5.1.6 私募基金管理风险控制不完善 | 第30页 |
5.2 公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5.2.1 从基金管理公司垄断严重 | 第30-31页 |
5.2.2 从基金托管人监管不严 | 第31页 |
5.2.3 从基金持有人无法监管 | 第31-32页 |
5.2.4 从基金外部市场监管松懈 | 第32页 |
5.2.5 公募基金的业绩激励相对于私募基金不足 | 第32-33页 |
5.2.6 公募基金的相关投资限制过多 | 第33页 |
5.2.7 公募基金经理受到的业绩压力过大 | 第33页 |
5.2.8 我国公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率过高,且形式单一 | 第33-34页 |
5.2.9 基金持有人在管理费制定、执行方面没有话语权 | 第34页 |
5.2.10 外部环境对于固定管理费制度不利 | 第34-35页 |
第6章 我国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发展建议 | 第35-42页 |
6.1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建议 | 第35-37页 |
6.1.1 尊重市场选择 | 第35页 |
6.1.2 效率至上原则 | 第35页 |
6.1.3 必然性和可能性相结合原则 | 第35-36页 |
6.1.4 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 第36页 |
6.1.5 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6.1.6 禁止投资收益保底的承诺 | 第37页 |
6.1.7 明确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 | 第37页 |
6.1.8 禁止投资收益保底承诺,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37页 |
6.2 我国公募基金发展建议 | 第37-42页 |
6.2.1 改善公募基金的激励制度 | 第37-39页 |
6.2.2 从自由度、投资空间角度,放宽对公募基金基金经理的要求 | 第39-40页 |
6.2.3 强化管理者、投资者的互动机制 | 第40页 |
6.2.4 完善基金持有人大会 | 第40页 |
6.2.5 加强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能 | 第40页 |
6.2.6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0-41页 |
6.2.7 成立各种协会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 | 第41页 |
6.2.8 试点公司型基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