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合成方式 | 第16-23页 |
1.1.1 纤维素的组织结构及纤维素合成酶 | 第17-18页 |
1.1.2 半纤维素的结构及半纤维素合成酶 | 第18-21页 |
1.1.3 果胶 | 第21页 |
1.1.4 木质素 | 第21-22页 |
1.1.5 木聚糖-纤维素的交联网络 | 第22-23页 |
1.2 植物的进化与细胞壁的异质性 | 第23-27页 |
1.2.1 植物细胞壁的进化过程 | 第23-26页 |
1.2.2 被子植物中木聚糖的异质性 | 第26-27页 |
1.3 真菌产生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 | 第27-34页 |
1.3.1 纤维素降解酶系 | 第28-30页 |
1.3.2 半纤维素降解酶系 | 第30页 |
1.3.3 木聚糖降解相关酶类的分类 | 第30-34页 |
1.4 木聚糖主链降解酶及侧链降解酶的应用 | 第34-37页 |
1.4.1 高附加值功能糖的来源及生产现状 | 第35-37页 |
1.4.2 细胞壁的测定 | 第37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37-40页 |
第二章 A.niger An76降解偏好性的功能组学分析 | 第40-60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2.1.1 比较基因组学方法 | 第40页 |
2.1.2 菌株及培养基 | 第40-41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1页 |
2.1.4 孢子活化、固体发酵与液体摇瓶培养 | 第41-42页 |
2.1.5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2页 |
2.1.6 还原糖浓度和酶活的测定 | 第42页 |
2.1.7 内切纤维素酶酶活和木聚糖内切酶酶活的测定 | 第42页 |
2.1.8 SDS-PAGE表征胞外蛋白种类 | 第42-43页 |
2.1.9 Native-PAGE表征胞外同工酶酶谱 | 第43页 |
2.1.10 FACE表征胞外还原糖 | 第43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8页 |
2.2.1 31种真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43-47页 |
2.2.2 A.niger An76基因组分析 | 第47-48页 |
2.2.3 温度对A.niger An76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及菌落形态的影响 | 第48页 |
2.2.4 温度对A.niger An76胞外蛋白浓度、还原糖以及木聚糖酶和内切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 | 第48-51页 |
2.2.5 A.niger An76培养过程中胞外寡糖糖谱动态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2.2.6 A.niger An76培养过程胞外动态酶谱展示 | 第52-53页 |
2.2.7 四种浓度的甘油和葡萄糖培养时胞外蛋白浓度、内切纤维素酶和寡糖的测定 | 第53-57页 |
2.2.8 不同混合碳源培养时胞外蛋白浓度、内切纤维素酶和寡糖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三章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系的功能组学分析 | 第60-80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3.1.1 基因ID和基因组位置的查找 | 第60页 |
3.1.2 开放阅读框的预测及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60-61页 |
3.1.3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预测 | 第61页 |
3.1.4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61页 |
3.1.5 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预测及同源建模 | 第61页 |
3.1.6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及同源家族蛋白的检索 | 第61页 |
3.1.7 蛋白质组学LC/MS-MS的制样方法 | 第61-62页 |
3.1.8 蛋白质组的数据库搜索 | 第62-63页 |
3.1.9 转录因子保守区统计 | 第63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9页 |
3.2.1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的生物信息分析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63-65页 |
3.2.2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相关酶基因定位及理化性质预测 | 第65-67页 |
3.2.3 A.niger An76的木聚糖降解相关酶类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 第67-68页 |
3.2.4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相关酶三级结构的预测 | 第68-73页 |
3.2.5 不同碳源诱导后A.niger An76胞外、胞内木聚糖降解酶系的变化 | 第73-77页 |
3.2.6 转录调控因子的统计 | 第77-79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79-80页 |
第四章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的克隆表达及降解机制的研究 | 第80-122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0-86页 |
4.1.1 菌株及载体 | 第80页 |
4.1.2 PCR酶及其它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80-81页 |
4.1.3 引物设计 | 第81-82页 |
4.1.4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82-83页 |
4.1.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83页 |
4.1.6 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83页 |
4.1.7 PCR扩增及质粒构建 | 第83-84页 |
4.1.8 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蛋白纯化 | 第84页 |
4.1.9 酶活性及蛋白浓度测定 | 第84-85页 |
4.1.10 酶最适反应条件及稳定性的测定 | 第85页 |
4.1.11 底物特异性及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85-86页 |
4.1.12 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的耐受性测定 | 第86页 |
4.1.13 降解产物的时间序列 | 第86页 |
4.1.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86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6-117页 |
4.2.1 RNA提取及RT-PCR | 第86-88页 |
4.2.2 PCR及连接表达载体 | 第88-89页 |
4.2.3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的表达及纯化 | 第89-91页 |
4.2.4 重组半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表征 | 第91-98页 |
4.2.5 FACE对阿拉伯糖和木糖的定量表征 | 第98-100页 |
4.2.6 FACE表征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水解底物的产物谱 | 第100-110页 |
4.2.7 FACE表征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水解天然木聚糖的产物 | 第110-112页 |
4.2.8 A.niger An76木聚糖降解酶系的协同作用 | 第112-117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117-122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