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1.4.1 聚类分析法 | 第9-10页 |
1.4.2 多项式拟合法 | 第10页 |
1.4.3 面板回归分析 | 第10-12页 |
2 农业保险产品概述 | 第12-19页 |
2.1 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 | 第12页 |
2.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2.3 中国和美国、印度农业保险产品的比较 | 第13-17页 |
2.3.1 中国农业保险产品开发现状 | 第13-14页 |
2.3.2 印度农业保险产品开发现状 | 第14-15页 |
2.3.3 美国农业保险产品开发现状 | 第15-17页 |
2.4 传统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3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及其优势 | 第19-24页 |
3.1 天气指数和天气指数保险的定义 | 第19页 |
3.1.1 天气、气候、气象指数、气象风险及天气指数的定义 | 第19页 |
3.2 天气指数保险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3.3 天气指数保险及其产品特征 | 第20页 |
3.4 天气指数保险的运行模式 | 第20-21页 |
3.5 天气指数保险具有哪些优势 | 第21-24页 |
4 国内外天气指数保险的实践研究及经验启示 | 第24-30页 |
4.1 国内天气指数保险的实践 | 第24-27页 |
4.2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的实践 | 第27-28页 |
4.3 经验和启示 | 第28-30页 |
5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广东省水稻种植为例 | 第30-44页 |
5.1 确定分析目标作物 | 第30-31页 |
5.2 确定分析作物分布地区 | 第31-32页 |
5.3 目标作物的天气风险分析 | 第32-34页 |
5.4 确定天气风险和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 第34-43页 |
5.4.1 天气指数保险定价方法 | 第34页 |
5.4.2 构建模型 | 第34-37页 |
5.4.3 确定水稻洪涝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 | 第37-41页 |
5.4.4 韶关、阳江和广州天气指数保险理赔额和触发值计算 | 第41-42页 |
5.4.5 早稻各个生育期的触发值计算 | 第42页 |
5.4.6 费率的厘定 | 第42-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6 研究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44-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关于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建议 | 第44-4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