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效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无线局域网基础 | 第10-14页 |
1.2.1 IEEE 802.11系列标准介绍 | 第10-11页 |
1.2.2 初始连接建立过程 | 第11-13页 |
1.2.2.1 扫描 | 第11-12页 |
1.2.2.2 认证 | 第12-13页 |
1.2.2.3 关联及IP地址分配 | 第13页 |
1.2.3 媒体访问控制层特性 | 第13-14页 |
1.2.3.1 信道接入控制 | 第13-14页 |
1.2.3.2 功率管理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效率无线局域网相关标准及其关键技术 | 第17-36页 |
2.1 IEEE 802.11ax标准 | 第17-21页 |
2.1.1 802.11ax标准化进展 | 第17页 |
2.1.2 应用场景及技术目标 | 第17-19页 |
2.1.3 拟采用的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2.2 IEEE 802.11ai标准 | 第21-28页 |
2.2.0 802.11ai标准化进展 | 第22页 |
2.2.1 应用场景及技术目标 | 第22-23页 |
2.2.2 快速初始连接建立技术 | 第23-28页 |
2.2.2.1 扫描 | 第23-25页 |
2.2.2.2 FILS认证 | 第25-27页 |
2.2.2.3 关联操作及IP地址分配 | 第27-28页 |
2.3 IEEE 802.11ah标准 | 第28-35页 |
2.3.1 802.11ah标准化进展 | 第28页 |
2.3.2 应用场景及技术目标 | 第28-29页 |
2.3.3 关键技术 | 第29-35页 |
2.3.3.1 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29-30页 |
2.3.3.2 MAC层关键技术 | 第30-31页 |
2.3.3.3 功率管理技术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频域信道竞争接入技术 | 第36-46页 |
3.1 时域信道接入机制 | 第36-40页 |
3.1.1 DCF接入机制 | 第36-37页 |
3.1.2 DCF性能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3.2 频域信道接入机制 | 第40-45页 |
3.2.1 频域信道接入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2.2 T2F接入机制 | 第41-42页 |
3.2.3 Back2F接入机制 | 第42页 |
3.2.4 REPICK接入机制 | 第42-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改进的频域信道竞争接入机制及性能分析 | 第46-55页 |
4.1 改进的频域信道竞争接入机制HFCC | 第46-50页 |
4.1.1 子载波分配 | 第46-47页 |
4.1.2 频域竞争过程 | 第47-49页 |
4.1.3 频域ACK及数据重传 | 第49-50页 |
4.2 各信道接入机制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50-54页 |
4.2.1 碰撞概率 | 第51-52页 |
4.2.2 信道接入开销 | 第52-53页 |
4.2.3 系统吞吐量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5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附录Ⅰ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