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热源供热在唐冶新区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小结 | 第13页 |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唐冶片区双热源供热系统形式研究 | 第15-23页 |
| 2.1 唐冶片区概况 | 第15-17页 |
| 2.2 双热源供热系统形式 | 第17-2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唐冶片区近期供热管网运行工况研究 | 第23-45页 |
| 3.1 当地热源单独运行时枝状管网水力结果 | 第23-26页 |
| 3.2 长输热源单独运行时枝状管网水力结果 | 第26-30页 |
| 3.3 长输热源与当地热源联合运行 | 第30-43页 |
| 3.3.1 水力交汇点的确定 | 第30-31页 |
| 3.3.2 补水定压 | 第31-32页 |
| 3.3.3 双热源联网的水压图 | 第32-33页 |
| 3.3.4 事故工况热源的相互调用 | 第33-35页 |
| 3.3.5 二级网运行调节 | 第35-37页 |
| 3.3.6 一级网运行调节 | 第37-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管网建设中期运行工况研究 | 第45-55页 |
| 4.1 当地热源单独运行 | 第45-46页 |
| 4.2 长输热源单独运行 | 第46-48页 |
| 4.3 中期热源联合运行工况 | 第48-54页 |
| 4.3.1 水力交汇点的确定 | 第48-49页 |
| 4.3.2 补水定压 | 第49页 |
| 4.3.3 双热源联网的水压图 | 第49页 |
| 4.3.4 事故工况热源的相互调用 | 第49-50页 |
| 4.3.5 二级网运行调节 | 第50页 |
| 4.3.6 一级网运行调节 | 第50-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唐冶片区远期供热系统水力工况研究 | 第55-71页 |
| 5.1 当地热源单独运行时环状管网水力结果 | 第56-57页 |
| 5.2 长输热源单独运行时枝状管网水力结果 | 第57-59页 |
| 5.3 长输热源与当地热源联合运行 | 第59-64页 |
| 5.3.1 水力交汇点的确定 | 第59-60页 |
| 5.3.2 补水定压 | 第60页 |
| 5.3.3 双热源联网的水压图 | 第60页 |
| 5.3.4 事故工况热源的相互调用 | 第60-61页 |
| 5.3.5 二级网运行调节 | 第61-62页 |
| 5.3.6 一级网运行调节 | 第62-64页 |
| 5.4 管网运行效益分析 | 第64-69页 |
| 5.4.1 社区能耗计算 | 第64-66页 |
| 5.4.2 水泵运行能耗计算 | 第66-67页 |
| 5.4.3 经济、环保性分析 | 第67-6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