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4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1.文献法第14页
        2.访谈法第14页
        3.问卷调查法第14页
    (四)写作思路及重难点第14-15页
        1.研究思路第14-15页
        2.研究的重难点第15页
        3.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页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概述第15-29页
    (一)“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16-22页
        1.互联网与“互联网+”第16-18页
        2.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18-21页
        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第21-22页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第22-27页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第22-24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第24-27页
    (三)“互联网+”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第27-29页
        1.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第27-28页
        2.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第28-29页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第29-40页
    (一)“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第29-33页
        1.教育的针对性增强第29-30页
        2.建立了大学生活新模式第30-31页
        3.信息的互动更加活跃第31页
        4.各种载体得以广泛应用第31-32页
        5.校园网站的作用发挥明显第32-33页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1.教育形式创新的后劲不足第33-34页
        2.师生之间主客体角色转变难第34-35页
        3.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第35页
        4.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开展不够第35-36页
        5.大学生对思想行为的控制乏力第36-37页
        6.大学生思想世界的封闭性强第37页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因分析第37-40页
        1.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力深远第37-38页
        2.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固化第38-39页
        3.无法提供更为完善的教育内容第39页
        4.缺乏有效的教育实施载体第39-40页
        5.师生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称第40页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思考第40-47页
    (一)更新教育工作观念第41-42页
        1.保持开放的心态第41页
        2.学会使用网络语言第41-42页
        3.带头传播正面信息第42页
    (二)优化教育工作环境第42-44页
        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链接第42-43页
        2.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第43页
        3.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第43-44页
    (三)改革教育方式方法第44-45页
        1.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第44页
        2.强化校园主题网站建设第44页
        3.加强对网络载体和移动终端的使用第44-45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45-46页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第45页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能力第45-46页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舆情监控意识第46页
    (五)引导学生主动配合第46-47页
        1.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第46-47页
        2.强化大学生的“他律”意识第47页
        3.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第47页
五、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问卷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川渝地区硕士研究生为例
下一篇:运用高校校园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