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 第23页 |
2.1.2 供应链金融运作机理 | 第23-25页 |
2.1.3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第25页 |
2.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 第25-27页 |
2.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第26页 |
2.2.2 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2.2.3 融通仓融资模式 | 第27页 |
2.2.4 订单融资模式 | 第27页 |
2.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成因理论解释 | 第27-30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页 |
2.3.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9-30页 |
2.4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2.4.1 博弈论 | 第30-31页 |
2.4.2 契约论 | 第31页 |
2.5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第31-32页 |
2.5.1 信用风险识别 | 第31-32页 |
2.5.2 信用风险度量 | 第32页 |
2.5.3 信用风险管理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核电设备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模式分析 | 第33-41页 |
3.1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概述 | 第33-34页 |
3.2 核电设备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 第34-36页 |
3.3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3.3.1 订单融资模式 | 第37-38页 |
3.3.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4章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 | 第41-63页 |
4.1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 | 第41-43页 |
4.2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选取 | 第43-44页 |
4.3 基于KMV模型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 | 第44-48页 |
4.3.1 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4.3.2 基于KMV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4.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核电设备企业信用风险度量 | 第48-56页 |
4.4.1 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4.4.2 模型构建 | 第50-56页 |
4.5 实例分析 | 第56-61页 |
4.5.1 企业简介 | 第56-57页 |
4.5.2 基于KMV模型的信用风险度量 | 第57页 |
4.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信用风险度量 | 第57-60页 |
4.5.4 度量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 | 第63-73页 |
5.1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 | 第63-69页 |
5.1.1 博弈模型构建 | 第63-65页 |
5.1.2 博弈模型分析 | 第65-69页 |
5.2 核电设备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 第69-71页 |
5.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 第69-70页 |
5.2.2 订单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