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协同作用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ABS/PMMA合金改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橡胶颗粒与助剂协同改性ABS/PMMA合金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22页 |
2.2 PC/EBS协同改性ABS/PMMA合金 | 第22-33页 |
2.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说明 | 第25-26页 |
2.2.2 材料设备准备过程 | 第26-28页 |
2.2.3 试样测试与分析 | 第28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3 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核-壳改性剂与助剂协同改性ABS/PMMA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MBS/EBS协同改性ABS/PMMA | 第35-43页 |
3.2.1 试验材料与设备仪器说明 | 第37-38页 |
3.2.2 材料准备与试验过程 | 第38-39页 |
3.2.3 试样测试与分析 | 第39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纳米颗粒与助剂协同改性ABS/PMMA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Nano-CaCO_3与EBS协同改性ABS/PMMA | 第45-53页 |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仪器说明 | 第46页 |
4.2.2 材料准备与试验过程 | 第46-47页 |
4.2.3 试样测试与分析 | 第47-48页 |
4.2.4 Nano-CaCO_3的表面改性 | 第48页 |
4.2.5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