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根结线虫危害现状 | 第8页 |
1.2 根结线虫的防治现状 | 第8-13页 |
1.2.1 轮作及土壤改良 | 第8-9页 |
1.2.2 化学防治 | 第9页 |
1.2.3 生物防治 | 第9-13页 |
1.3 产毒真菌 | 第13页 |
1.3.1 产毒真菌的主要类群 | 第13页 |
1.3.2 毒杀线虫的子囊菌及其代谢物 | 第13页 |
1.4 植物内生真菌 | 第13-15页 |
1.5 杀线虫活性的淡水真菌 | 第15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水生植物内生真菌杀线虫活性的筛选 | 第17-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1.3 实验用培养基 | 第17-18页 |
2.1.4 供试菌株和线虫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菌种的活化及发酵液制备 | 第18页 |
2.2.2 C.elegans二龄幼虫(L2)的制备 | 第18-20页 |
2.2.3 内生真菌发酵滤液对秀丽隐杆线虫L2的抑制效果测定 | 第20页 |
2.3 结果和分析 | 第20-33页 |
2.3.1 各个样点发酵液毒杀线虫生测结果 | 第20-26页 |
2.3.2 几个包含菌株数较多的属生测活性比较 | 第26-31页 |
2.3.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黑曲霉Ym25和Ym16的发酵研究 | 第33-4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3.1.1 菌株和线虫 | 第33页 |
3.1.2 培养基 | 第33-34页 |
3.1.3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Ym16、Ym25菌株的发酵条件研究 | 第35-36页 |
3.2.2 摇瓶方法 | 第36页 |
3.2.3 杀线虫活性测定 | 第36页 |
3.2.4 发酵罐培养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3.3.1 Ym16、Ym25菌株的发酵条件研究 | 第36-41页 |
第四章 菌株Ym16和Ym25的杀线虫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 第41-56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4.1.1 菌株和线虫 | 第41页 |
4.1.2 培养基 | 第41页 |
4.1.3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41-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4.2.1 发酵液的获取及浓缩 | 第43页 |
4.2.2 发酵液活性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4.2.3 萃取分离 | 第44页 |
4.2.4 Ym25代谢产物的分离 | 第44-47页 |
4.2.5 Ym16发酵液结晶物质的分离鉴定 | 第47页 |
4.2.6 Ym16发酵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杀作用 | 第47页 |
4.2.7 发酵结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杀作用 | 第47页 |
4.2.8 萃取相活性测试 | 第47-48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8-55页 |
4.3.1 发酵液的热稳定性 | 第48-49页 |
4.3.2 pH值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发酵液中有机酸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4 Ym16菌株活性物质的分离 | 第51-52页 |
4.3.5 发酵液结晶物质的鉴定 | 第52-54页 |
4.3.6 Ym25菌株化合物分离 | 第54-55页 |
4.4 讨论 | 第55-56页 |
本文小结 | 第56-58页 |
附录一 内生菌种属 | 第58-68页 |
附录二 TCL点样跑板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