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第16-2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 第16-21页 |
(一)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 第16-17页 |
(二)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第17-19页 |
(三)人在自然中具有主体性 | 第19-20页 |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生态危机全球化的根源 | 第20-21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点 | 第21-2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前瞻性 | 第21-22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批判性 | 第22-23页 |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实践性 | 第23页 |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 第25-34页 |
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阶段 | 第25-26页 |
(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 第26-28页 |
二、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 第28-34页 |
(一)公众生态意识不强 | 第28-29页 |
(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 第29-30页 |
(三)政策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四)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 第31-32页 |
(五)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 | 第32-33页 |
(六)经营方式落后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 | 第34-45页 |
一、强化公众生态理念 | 第34-35页 |
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第35-36页 |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 第35页 |
(二)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三)加强执法监督与管理 | 第36页 |
三、构建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 | 第36-39页 |
(一)保障绿色农资供应 | 第36-37页 |
(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 | 第37页 |
(三)提高农产品绿色加工水平 | 第37-38页 |
(四)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 | 第38-39页 |
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 第39-41页 |
(一)加强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 | 第39-40页 |
(二)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 | 第40-41页 |
五、重视人才教育培养 | 第41-42页 |
(一)建立完善现代生态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 第41页 |
(二)加强生态农业培训教材建设 | 第41-42页 |
六、培育生态产品市场 | 第42-45页 |
(一)建立产品市场 | 第42-43页 |
(二)引导绿色消费 | 第43页 |
(三)建立诚信制度 | 第43-44页 |
(四)加强舆论监督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