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反智倾向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20世纪 50—70 年代反智语境的生成及精神渊源第15-27页
    1.1 反智主义的概念界定第15-17页
    1.2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文学的反智语境第17-21页
        1.2.1 批判整风与阶级斗争第18-19页
        1.2.2 全民狂欢与理性亵渎第19-20页
        1.2.3 知识分子移位与智性颠覆第20-21页
    1.3 20 世纪 50—70 年代反智语境生成的精神渊源第21-27页
        1.3.1 封建体制对“异己”思想的排斥第22-23页
        1.3.2 民粹主义“劳工神圣”观念的浸润第23-24页
        1.3.3“结合论”与“改造论”政策的激发第24-27页
第二章 20世纪 50—70 年代文学的反智倾向书写第27-43页
    2.1 文学主体重新建构中的突出反智第27-30页
        2.1.1 作家队伍的整体性更迭第27-29页
        2.1.2 知识分子书写由“中心”到边缘第29-30页
    2.2 标签化、符号化知识分子形象的显性反智第30-35页
        2.2.1 知识分子的丑化与女刚男柔的性别表演第31-33页
        2.2.2 知识分子的改造成长与碎片化形象第33-35页
    2.3 叙事裂缝中晦暗不明的反智倾向第35-43页
        2.3.1 主流文学:反智主题与崇智情感的裂隙第36-38页
        2.3.2“异质”文学:崇智潜流中的反智话语第38-43页
第三章 反智思维与20世纪 50—70 年代文学的艺术审美第43-53页
    3.1 叙述风格:以大众情怀消解精英启蒙第43-46页
        3.1.1 民族化大众化的审美格调第43-45页
        3.1.2 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特色第45-46页
    3.2 叙述资源:以乡土情结消弭现代文明第46-49页
        3.2.1 乡土中国的文学想象第46-48页
        3.2.2 民间文学传统的凸显第48-49页
    3.3 叙述策略:以“类型化”遮蔽个性书写第49-53页
        3.3.1 文学主题的鲜明突出第50-51页
        3.3.2 审美意蕴的直白单纯第51-53页
第四章 反智主义与当代文学价值的生成第53-59页
    4.1 反智主义与作家的身份认同意识第53-54页
    4.2 反智语境夹缝中的超越与对反智的反思第54-56页
    4.3 从反智主义看“20 世纪 50—70 年代文学”的文学史地位第56-59页
结语 反智主义——一个尚未结束的话题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评价理论下汉英脱口秀节目中恭维语研究
下一篇:《水浒传》繁简本比较研究--以容与堂本与双峰堂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