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7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 第17-20页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8页 |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 | 第18-20页 |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流程与依据 | 第20-22页 |
2.2.1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流程 | 第20-21页 |
2.2.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依据 | 第21-22页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与模式 | 第22-25页 |
2.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条件 | 第22-23页 |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路径 | 第23-24页 |
2.3.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模式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九龙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 第27-49页 |
3.1 确定备选产业 | 第27-29页 |
3.2 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 第29-33页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3.2.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3.3 产业选择的方法 | 第33-35页 |
3.4 产业选择的模型 | 第35-40页 |
3.4.1 层次分析法 | 第36-39页 |
3.4.2 加权灰靶决策模型 | 第39-40页 |
3.5 产业选择的过程 | 第40-46页 |
3.5.1 指标权重 | 第40-44页 |
3.5.2 加权灰靶决策运算 | 第44-46页 |
3.6 产业选择的结论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九龙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 第49-61页 |
4.1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 | 第49-51页 |
4.2 九龙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方案 | 第51-57页 |
4.2.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 | 第51-52页 |
4.2.2 新材料产业的培育 | 第52-53页 |
4.2.3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 | 第53-55页 |
4.2.4 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培育 | 第55-57页 |
4.3 九龙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4.3.1 完善体制机制 | 第57-58页 |
4.3.2 构筑人才洼地 | 第58页 |
4.3.3 加强税收融资支持 | 第58页 |
4.3.4 培育龙头企业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68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