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Xen虚拟机调度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跨虚拟机的隐蔽信道攻击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2 相关基础知识 | 第17-25页 |
2.1 跨虚拟机的隐蔽信道攻击模型以及原理 | 第17-18页 |
2.1.1 跨虚拟机的隐蔽信道攻击模型 | 第17-18页 |
2.1.2 隐蔽信道攻击原理 | 第18页 |
2.2 基于缓存的隐蔽信道攻击 | 第18-23页 |
2.2.1 多处理器系统模型 | 第19-20页 |
2.2.2 缓存和主存的映射关系 | 第20-22页 |
2.2.3 攻击场景 | 第22-23页 |
2.3 跨虚拟机的隐蔽信道攻击特点以及防御分析 | 第23-24页 |
2.3.1 攻击特点 | 第23页 |
2.3.2 防御构想 | 第23-24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4-25页 |
3 Xen调度策略的研究以及调度算法改进 | 第25-43页 |
3.1 Xen虚拟机中的基本概念 | 第25页 |
3.2 Xen虚拟机调度算法 | 第25-27页 |
3.3 Xen虚拟机调度算法的实现机制 | 第27-29页 |
3.3.1 Xen虚拟机的调度框架 | 第27-28页 |
3.3.2 调度处理 | 第28-29页 |
3.4 Xen虚拟机调度算法的数据结构 | 第29-31页 |
3.4.1 调度框架中的domain | 第29-30页 |
3.4.2 调度框架中的vcpu | 第30-31页 |
3.5 Credit调度算法 | 第31-35页 |
3.5.1 Credit调度算法思想 | 第31-32页 |
3.5.2 VCPU关联的重要参数 | 第32页 |
3.5.3 VCPU的状态以及credit值消耗机制 | 第32-33页 |
3.5.4 Credit调度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33-35页 |
3.6 Credit调度算法的缺陷与改进 | 第35-42页 |
3.6.1 Credit算法的缺陷与优化依据 | 第35-37页 |
3.6.2 算法核心思想 | 第37页 |
3.6.3 VCPU唤醒及状态转换 | 第37-39页 |
3.6.4 Credit算法的改进 | 第39-42页 |
3.7 本章总结 | 第42-43页 |
4 算法模拟实现与实验 | 第43-61页 |
4.1 Schedsim的基础知识以及Credit改进算法的模拟实现 | 第43-50页 |
4.1.1 Schedsim模拟器 | 第43-45页 |
4.1.2 Credit算法的模拟实现 | 第45-46页 |
4.1.3 改进的Credit算法模拟实现 | 第46-49页 |
4.1.4 在模拟器中添加新算法 | 第49-50页 |
4.2 实验环境及过程 | 第50-53页 |
4.2.1 实验环境 | 第50-51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51-53页 |
4.3 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 第53-60页 |
4.3.1 性能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60-6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61-62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