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环境下衍生的“微现象”探索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论文概述 | 第10-11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何谓微现象 | 第13-14页 |
2.1 “微现象”的定义 | 第13页 |
2.2 “微现象”的分类 | 第13-14页 |
第三章 微现象的现状分析 | 第14-26页 |
3.1 三类“微现象”现状 | 第14-16页 |
3.2 “微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16-26页 |
3.2.1 碎片化的生活 | 第16-17页 |
3.2.2 即时参与的心理诉求 | 第17-20页 |
3.2.3 高新技术的支持 | 第20-22页 |
3.2.4 商业利益的推动 | 第22-26页 |
第四章 微现象的发展前瞻 | 第26-31页 |
4.1 未来发展的创新性 | 第26-27页 |
4.2 未来发展的平衡性 | 第27-28页 |
4.3 未来发展的规范性 | 第28-29页 |
4.4 未来发展的互动性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微现象的哲学思想和意义 | 第31-34页 |
5.1 微即微,微非微 | 第31页 |
5.2 万物本“微”,“微”的智慧 | 第31-32页 |
5.3 “微”既温暖,连接你我 | 第32-34页 |
第六章 微现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第34-39页 |
6.1 互动设计 | 第34-35页 |
6.2 “微”设计 | 第35-36页 |
6.3 “尊重”设计 | 第36-37页 |
6.4 “多感官”设计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件 | 第4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