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金融生态环境 | 第19页 |
2.1.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19-21页 |
2.1.3 农村宏观金融效率 | 第21-22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22-24页 |
2.2.1 生态学理论 | 第22页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2页 |
2.2.3 金融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金融效率理论 | 第23-24页 |
3 金融生态环境对宏观金融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24-28页 |
3.1 经济环境对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3.1.1 经济规模与结构决定金融规模与发展水平 | 第24页 |
3.1.2 经济活力与效率决定金融业发展速度与效率 | 第24页 |
3.1.3 经济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是影响金融效率的重要因素 | 第24-25页 |
3.2 制度环境对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3.3 社会环境对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3.3.1 信用环境影响金融运行成本 | 第26-27页 |
3.3.2 文化环境间接地影响宏观金融效率 | 第27页 |
3.4 金融发展环境对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3.4.1 金融规模是实现金融效率的基础 | 第27页 |
3.4.2 金融结构直接决定金融的运作效率 | 第27-28页 |
4 金融生态环境对甘肃农村宏观金融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8-43页 |
4.1 金融生态环境和农村宏观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0页 |
4.1.1 金融生态环境指标选取 | 第28-29页 |
4.1.2 农村宏观金融效率指标选取 | 第29-30页 |
4.2 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0-34页 |
4.2.1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31页 |
4.2.2 单位根检验 | 第31-32页 |
4.2.3 协整检验 | 第32-34页 |
4.3 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设定检验 | 第34-37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4.4.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整体对农村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2 农村经济环境对农村宏观金融效率的具体影响 | 第39-40页 |
4.4.3 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宏观金融效率的具体影响 | 第40-41页 |
4.4.4 各地州市的变截距系数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相关建议 | 第43-49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43-49页 |
5.2.1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第44-45页 |
5.2.2 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宏观金融效率 | 第45-47页 |
5.2.3 鼓励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拓宽储蓄投资转化渠道 | 第47-48页 |
5.2.4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