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健身路径的发展进程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4.1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4.1.1 健身路径 | 第15页 |
1.4.1.2 基本体操 | 第15-16页 |
1.4.1.3 协同发展 | 第16页 |
1.4.2 基本体操的功能价值 | 第16-17页 |
1.4.2.1 娱乐功能 | 第16页 |
1.4.2.2 健身功能 | 第16-17页 |
1.4.2.3 医疗保健功能 | 第17页 |
1.4.2.4 实际应用功能 | 第17页 |
1.4.3 健身路径的研究概述 | 第17-20页 |
1.4.3.1 针对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3.2 针对健身路径使用管理现状研究 | 第19页 |
1.4.3.3 针对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式研究 | 第19-20页 |
1.4.4 基本体操的研究 | 第20-24页 |
1.4.4.1 基本体操的发展现状研究 | 第20-22页 |
1.4.4.2 基本体操功能价值的研究 | 第22-23页 |
1.4.4.3 其他基本体操相关的研究 | 第23-24页 |
1.4.5 健身路径与基本体操协同发展的研究 | 第24-25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2.2.2 调查法 | 第25-27页 |
2.2.2.1 访谈法 | 第25页 |
2.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5-27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27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7-28页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3.1 广州市健身路径基本建设情况 | 第28页 |
3.2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8-37页 |
3.2.1 锻炼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28-31页 |
3.2.1.1 锻炼者性别结构 | 第28-29页 |
3.2.1.2 锻炼者的年龄结构状况与分析 | 第29-30页 |
3.2.1.3 锻炼者的学历结构状况与分析 | 第30页 |
3.2.1.4 锻炼者的职业结构与分析 | 第30-31页 |
3.2.2 锻炼者对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 第31-37页 |
3.2.2.1 锻炼者参加健身路径锻炼目的的调查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2.2 锻炼者参加健身路径锻炼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32页 |
3.2.2.3 锻炼者科学使用健身路径的调查与分析 | 第32-34页 |
3.2.2.4 影响居民参加路径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 第34页 |
3.2.2.5 锻炼者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态度的调查分析 | 第34-35页 |
3.2.2.6 健身路径保养维修的调查分析 | 第35页 |
3.2.2.7 健身路径锻炼指导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5-36页 |
3.2.2.8 健身路径管理现状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 第36-37页 |
3.3 基本体操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第37-41页 |
3.3.1 锻炼者对基本体操认识的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3.3.2 基本体操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38页 |
3.3.3 基本体操锻炼资源的调查 | 第38-39页 |
3.3.4 基本体操普及途径的调查分析 | 第39-40页 |
3.3.5 锻炼者对体育项目的锻炼方式需求现状 | 第40-41页 |
4 健身路径与基本体操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 第41-43页 |
4.1 健身路径为基本体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锻炼资源 | 第41页 |
4.2 基本体操的理论知识为健身路径的锻炼提供指导 | 第41页 |
4.3 基本体操的创新多样性丰富健身路径的锻炼方式 | 第41-42页 |
4.4 健身路径与基本体操结合有助于锻炼者控制运动量 | 第42-43页 |
5 健身路径与基本体操协同发展的的策略 | 第43-45页 |
5.1 加快健身路径的发展,扩大基本体操锻炼资源 | 第43页 |
5.2 积极引入和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模 | 第43页 |
5.3 增加健身路径的研发,巧用现有健身路径 | 第43-44页 |
5.4 善于利用基本体操知识指导健身路径科学锻炼 | 第44页 |
5.5 融入基本体操内容,创新设计健身路径锻炼方式 | 第44-4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5-46页 |
6.1 结论 | 第45页 |
6.2 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件 | 第48-53页 |
附件 1 | 第48-51页 |
附件 2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