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影子银行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2 影子银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3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5页
        1.2.4 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概述第18-27页
    2.1 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第18页
    2.2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第18-20页
        2.2.1 金融体制及经济政策变动是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直接原因第18-19页
        2.2.2 资金供给的限制是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重要原因第19页
        2.2.3 膨胀的投资需求是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第19-20页
    2.3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及发展现状第20-27页
        2.3.1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第20-23页
        2.3.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第23-27页
3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7-41页
    3.1 相关理论基础第27-33页
        3.1.1 广义金融中介理论第27-28页
        3.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第28-31页
        3.1.3 基本普尔理论第31-33页
    3.2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3-41页
        3.2.1 理论模型第33-38页
        3.2.2 主要结论第38-41页
4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1-56页
    4.1 模型的设定第41页
    4.2 指标的选取及说明第41-42页
    4.3 模型的建立第42-52页
        4.3.1 平稳性检验第43页
        4.3.2 SVAR1:RM2、RIR、RGDP的实证分析第43-47页
        4.3.3 SVAR2:RSB、RM2、RIR、RGDP的实证分析第47-52页
    4.4 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第52-56页
        4.4.1 脉冲响应分析第52-54页
        4.4.2 方差分解分析第54-56页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6-59页
    5.1 研究结论第56页
    5.2 对策建议第56-59页
        5.2.1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第57页
        5.2.2 调整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科研机构合作机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社区金融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