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锂离子电池第9-11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电化学反应原理第9-11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1页
    1.3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1-15页
        1.3.1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第11-13页
        1.3.2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第13-15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1 课题的提出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8-23页
    2.1 实验药品第18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8-19页
    2.3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3.1 多孔硅的制备第19页
        2.3.2 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9-20页
    2.4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征第20-21页
        2.4.1 X射线衍射(XRD)第20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IR)第20页
        2.4.3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20页
        2.4.4 热重分析(TG)第20-21页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1页
    2.5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23页
        2.5.1 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1-22页
        2.5.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2页
        2.5.3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22页
        2.5.4 循环伏安测试(CV)第22-23页
第3章 硅藻土制备多孔硅的研究第23-35页
    3.1 引言第23-24页
    3.2 硅藻土原始形貌表征第24-26页
        3.2.1 硅藻土比表面积测试第24-25页
        3.2.2 硅藻土微观形貌表征第25-26页
    3.3 多孔硅制备条件的优化及表征第26-33页
        3.3.1 纯化对多孔硅制备的影响结果及表征第26-29页
        3.3.2 温度对多孔硅制备的影响结果及表征第29-31页
        3.3.3 保护气氛对多孔硅制备的影响结果及表征第31页
        3.3.4 镁热还原产物的XRD表征第31-32页
        3.3.5 多孔硅的比表面积测试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5-49页
    4.1 引言第35-36页
    4.2 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6页
    4.3 催化剂用量的确定第36-37页
    4.4 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第37-42页
        4.4.1 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第37-38页
        4.4.2 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分析第38-39页
        4.4.3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9-40页
        4.4.4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第40-41页
        4.4.5 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41-42页
    4.5 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2-47页
        4.5.1 循环伏安测试第42-43页
        4.5.2 充放电曲线特性测试第43-44页
        4.5.3 循环性能测试第44-46页
        4.5.4 倍率性能测试第46页
        4.5.5 交流阻抗测试第46-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动态特性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直流微网系统运行及能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