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一、国外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内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调查法 | 第16页 |
二、个案访谈法 | 第16页 |
三、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初中现代诗歌文体特征和教学意义 | 第18-25页 |
一、初中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 第18-23页 |
(一) 形式特征 | 第18-20页 |
(二) 内容特征 | 第20-23页 |
二、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意义 | 第23-25页 |
(一) 现代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 第23-24页 |
(二) 现代诗歌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力 | 第24页 |
(三) 现代诗歌教学有助于陶冶性情 | 第24页 |
(四) 现代诗歌教学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未来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调查 | 第25-31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5-26页 |
(一) 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 第25页 |
(二) 调查的方法 | 第25-26页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6-30页 |
(一)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二)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问题的原因 | 第28-30页 |
三、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调查启示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情境教学在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 第31-58页 |
第一节 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操作特征 | 第31-34页 |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 第31-32页 |
(一) 情境的内涵 | 第31-32页 |
(二) 情境教学的内涵 | 第32页 |
二、情境教学的操作特征 | 第32-34页 |
(一) 直观形象 | 第32-33页 |
(二) 情感真切 | 第33页 |
(三) 启发想象 | 第33-34页 |
(四) 情理交融 | 第34页 |
第二节 情境创设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 | 第34-37页 |
一、情境创设的依据 | 第34-35页 |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 | 第35-36页 |
三、情境创设的作用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初中现代诗歌运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 第37-38页 |
一、有助于有效地调动语文课堂氛围 | 第37-38页 |
二、有助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第38页 |
三、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第38页 |
第四节 初中现代诗歌情境教学的操作策略 | 第38-45页 |
一、以美造境 | 第39-41页 |
二、以境引情 | 第41页 |
三、以情促思 | 第41-42页 |
四、以思促学 | 第42-45页 |
第五节 初中现代诗歌情境教学案例 | 第45-50页 |
第六节 初中现代诗歌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 | 第50-58页 |
一、利用直观手段再现情境 | 第51-52页 |
二、利用问题设置情境 | 第52-54页 |
三、利用语言描绘情境 | 第54-55页 |
四、利用想象体验情境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初中现代诗歌开展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初中现代诗歌开展情境教学的文体要求 | 第58-62页 |
一、进行恰到好处的知识铺垫 | 第58-60页 |
二、注重唤起学生的自身经验 | 第60-61页 |
三、紧扣意象进行正确的解读 | 第61页 |
四、使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初中现代诗歌开展情境教学的教师素养要求 | 第62-64页 |
一、需要积累一定的诗歌素养 | 第62-63页 |
二、需要正确有效地控制课堂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初中现代诗歌开展情境教学的课堂实施要求 | 第64-65页 |
一、需要合理安排情境创设 | 第64页 |
二、需要正确把握课堂情感的度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老师卷) | 第68-69页 |
附录二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