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农田SPAC系统水循环理论发展 | 第14页 |
1.2.2 农田SPAC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数值模拟在农田水循环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4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农田SPAC系统水循环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方案 | 第23-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2.1.1 基本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1.2 农业生产与灌溉 | 第24-25页 |
2.2 试验区概况 | 第25-26页 |
2.3 试验监测与采样 | 第26-28页 |
2.3.1 气象资料监测 | 第26页 |
2.3.2 样品的采集 | 第26-27页 |
2.3.3 土壤含水率测定 | 第27-28页 |
2.4 室内试验分析 | 第28-29页 |
2.5 实验数据与样品统计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30-40页 |
3.1 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3.2 不同水体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32-38页 |
3.2.1 降水(灌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3.2.2 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34-37页 |
3.2.3 农作物茎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农作物水分利用来源 | 第40-47页 |
4.1 多水源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原理 | 第40-41页 |
4.2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根系吸水深度 | 第41-43页 |
4.3 作物水分利用来源及贡献比例 | 第43-45页 |
4.4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基于HYDRUS模型的农田水分通量模拟 | 第47-59页 |
5.1 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5.1.1 概念模型 | 第47-48页 |
5.1.2 控制性方程 | 第48-49页 |
5.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5.2 数值模型设定与参数识别 | 第50-51页 |
5.3 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51-53页 |
5.4 滴灌周期内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 第53页 |
5.5 灌水中土壤水势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5.6 土壤水资源均衡分析 | 第54-57页 |
5.7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2页 |
6.1 结论 | 第59-61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