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1.1 常用液体饲料 | 第16-20页 |
1.1.1 含有抗生素的废弃乳 | 第16-17页 |
1.1.2 巴氏杀菌乳 | 第17-18页 |
1.1.3 代乳粉 | 第18-20页 |
1.1.4 酸化乳 | 第20页 |
1.2 液态饲料酸度对犊牛的影响 | 第20-23页 |
1.2.1 液体饲料酸度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1页 |
1.2.2 液体饲料酸度对犊牛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3 液体饲料酸度对犊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2 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营养成分、pH值与细菌数量的比较 | 第26-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3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2.2.1 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乳成分含量与pH值的比较 | 第27页 |
2.2.2 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微生物数量的比较 | 第27-28页 |
2.3 讨论 | 第28-29页 |
2.3.1 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乳成分含量与pH值的比较 | 第28页 |
2.3.2 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微生物数量的比较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0-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30页 |
3.1.2 饲养管理 | 第30页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3.2.1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采食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体重的影响 | 第32页 |
3.2.3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体尺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体尺指数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5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粪便评分和腹泻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3.3.1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采食量和体重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体尺与体尺指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腹泻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4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40-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4.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40页 |
4.1.2 饲养管理 | 第40页 |
4.1.3 样品采集 | 第40页 |
4.1.4 测定方法 | 第40页 |
4.1.5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4.2.1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2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TNF-α和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讨论 | 第44-46页 |
4.3.1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3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TNF-α和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6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48页 |
5.1.2 饲养管理 | 第48页 |
5.1.3 样品采集 | 第48页 |
5.1.4 分析及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5.2.1 原始数据处理与质控 | 第49-51页 |
5.2.2 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 | 第51-58页 |
5.3 讨论 | 第58-59页 |
5.4 小结 | 第59-62页 |
6 结论和创新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