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农业生态安全 | 第19页 |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19页 |
2.1.3 农业可持续安全 | 第19-20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2.1 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0页 |
2.2.2 生态安全理论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安全状况分析 | 第23-37页 |
3.1 吉林省农业生产现状 | 第23-26页 |
3.1.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 | 第23-25页 |
3.1.2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 第25-26页 |
3.2 吉林省农业水资源安全现状 | 第26-28页 |
3.2.1 吉林省水利设施的建设及使用现状 | 第26-27页 |
3.2.2 吉林省灌溉农业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3.3 吉林省农业土地安全现状 | 第28-32页 |
3.3.1 吉林省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3.3.2 吉林省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情况 | 第29-32页 |
3.4 吉林省农业投入品安全现状 | 第32-34页 |
3.4.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农药的施用方式及用量 | 第32-33页 |
3.4.2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化肥的施用方式及用量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4章 影响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安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7-53页 |
4.1 问卷设计及实地调研 | 第37-39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7-38页 |
4.1.2 调研过程 | 第38-39页 |
4.2 调研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4.2.2 简单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4.2.3 基于2个或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不同因素的分析比较 | 第44-47页 |
4.2.4 基于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即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地区的分析比较 | 第47-49页 |
4.3 影响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安全的关键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 第49-51页 |
4.3.1 土地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 第49页 |
4.3.2 化肥施用不科学造成的相关问题显著 | 第49-50页 |
4.3.3 公益性的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严重不足 | 第50页 |
4.3.4 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力度不够、宣传不足 | 第50-51页 |
4.3.5 秸秆的处理、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国内外促进农业可持续安全的策略及相关经验借鉴 | 第53-65页 |
5.1 国外促进农业可持续安全的策略及相关经验借鉴 | 第53-58页 |
5.1.1 美国 | 第53-57页 |
5.1.2 日本 | 第57-58页 |
5.2 国内促进农业可持续安全的策略及相关经验借鉴 | 第58-63页 |
5.2.1 黑龙江 | 第58-60页 |
5.2.2 山东 | 第60-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提升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 第65-69页 |
6.1 探索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新机制 | 第65-66页 |
6.2 订立法规限制化肥施用量,鼓励农家肥、生物肥等有机肥的施用 | 第66-67页 |
6.3 积极组织公益性农技培训,推广新型、高产、生态友好型耕作模式 | 第67页 |
6.4 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引导农户改变农业生产传统观念 | 第67页 |
6.5 支持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及推广 | 第67-69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105页 |
导师简介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