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刑事责任分析--以姚国英案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案情简介 | 第8-9页 |
| (一)案情 | 第8页 |
| (二)裁判 | 第8-9页 |
| (三)评析 | 第9页 |
| 二、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定罪分析 | 第9-19页 |
| (一)定罪的实践 | 第10-11页 |
| 1.实践中的有罪判决 | 第10页 |
| 2.实践中的无罪判决 | 第10-11页 |
| (二)影响定罪的理论 | 第11-16页 |
| 1.正当防卫理论 | 第11-13页 |
| (1)理论内涵 | 第11-12页 |
| (2)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影响 | 第12-13页 |
| 2.“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 | 第13-15页 |
| (1)理论内涵 | 第13-14页 |
| (2)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影响 | 第14-15页 |
| 3.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15-16页 |
| (1)理论内涵 | 第15-16页 |
| (2)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的影响 | 第16页 |
| (三)评析 | 第16-19页 |
| 1.受虐妇女杀夫是否成立正当防卫 | 第17-18页 |
| 2.受虐妇女杀夫行为能否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18-19页 |
| 3.结论 | 第19页 |
| 三、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量刑分析 | 第19-32页 |
| (一)中国的量刑情况 | 第20-22页 |
| (二)影响量刑的因素评价 | 第22-28页 |
| 1.三者关系论述 | 第23页 |
| 2.社会危害性 | 第23-25页 |
| 3.人身危险性 | 第25-26页 |
| 4.被害人过错 | 第26-28页 |
| (三)量刑建议 | 第28-32页 |
| 1.适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幅度 | 第29-30页 |
| 2.尽量适用缓刑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