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工作原理分论文

多偶极子天线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6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43页
        1.2.1 单极化基站天线第14-27页
        1.2.2 差分天线第27-31页
        1.2.3 ±45 度双极化天线交叉极化比第31-37页
        1.2.4 宽角度低轴比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第37-40页
        1.2.5 定向单元组成的MIMO天线的研究第40-41页
        1.2.6 八木天线的研究第41-43页
    1.3 存在的挑战及展望第43-44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写作安排第44-46页
第二章 辐射方向图稳定的单极化多偶极子宽带基站天线第46-66页
    2.1 引言第46页
    2.2 实现方向图在宽频带内稳定的方法第46-48页
    2.3 双偶极子基站天线第48-52页
        2.3.1 天线结构第48页
        2.3.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48-52页
    2.4 多偶极子宽带天线第52-65页
        2.4.1 天线结构第52-53页
        2.4.2 天线性能及分析第53-63页
        2.4.3 天线测试结果及分析第63-65页
    2.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双极化多偶极子差分天线的研究第66-79页
    3.1 引言第66页
    3.2 双极化多偶极子差分天线的设计第66-78页
        3.2.1 天线结构第66-67页
        3.2.2 天线性能及分析第67-74页
        3.2.3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4-78页
    3.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宽角度高交叉极化比±45°双极化基站天线的研究第79-104页
    4.1 引言第79页
    4.2 交叉极化比的测量方法及分析第79-82页
    4.3 通过加载四个水平寄生单元改善交叉极化比第82-93页
        4.3.1 方法的提出与分析第82-88页
        4.3.2 在±45 度双极化基站天线上的具体应用第88-93页
    4.4 加载垂直寄生单元改善交叉极化比的方法第93-103页
        4.4.1 加载垂直寄生单元改善交叉极化比方法的提出与分析第93-96页
        4.4.2 加载垂直寄生单元改善交叉极化比方法在±45 度双极化基站天线上的具体应用第96-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宽角度低轴比多偶极子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第104-131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由四个直线型偶极子组成的圆极化天线第104-112页
        5.2.1 方法的提出与分析第104-107页
        5.2.2 原理的应用第107-112页
    5.3 由四个弯折偶极子组成的圆极化天线第112-121页
        5.3.1 方法的提出与分析第112-117页
        5.3.2 理论的应用第117-121页
    5.4 通过加载垂直寄生单元实现宽角度内的低轴比圆极化天线第121-129页
        5.4.1 方法的提出与分析第121-125页
        5.4.2 方法的应用第125-129页
    5.5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六章 H型定向天线及其在紧凑MIMO天线中的应用第131-142页
    6.1 引言第131页
    6.2 H型定向天线的设计第131-134页
    6.3 由四个H型定向单元组成的MIMO天线第134-139页
    6.4 瑞利平坦衰落信道模型下的MIMO特性第139-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反射器比激励源短的八木天线的研究第142-153页
    7.1 引言第142页
    7.2 比激励源短的反射器的提出与分析第142-146页
    7.3 带有阶梯反射器的同轴馈电的八木天线第146-149页
    7.4 带有阶梯反射器的差分馈电的八木天线第149-152页
    7.5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结论第153-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6-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附件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虚拟机的云平台资源部署与调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GNS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预测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