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电联产的大型供热管网运行调节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提出 | 第10-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8页 |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2 技术路线示意图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供热系统的仿真模型基础理论 | 第18-28页 |
2.1 流体网络方法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2.1.1 流体网络的数学表示 | 第18-20页 |
2.1.2 流体网络数学模型给定 | 第20-21页 |
2.1.3 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2 本课题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理论 | 第22-26页 |
2.2.1 换热首站运行调节 | 第22-24页 |
2.2.2 换热站的理论控制调节模式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特点 | 第28-38页 |
3.1 工程案例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3.1.1 基本信息 | 第28页 |
3.1.2“智慧热网”的供热系统概述 | 第28-29页 |
3.2 上采暖季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29-35页 |
3.2.1 换热首站调节参数分析 | 第30页 |
3.2.2 热网的换热站控制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典型换热站的耗热指标分析 | 第31-35页 |
3.3 供热系统可靠性改造方案 | 第35页 |
3.3.1 供热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 | 第35页 |
3.3.2 供热系统的可靠性改造方案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基于热电联产的供热系统调节动态模拟 | 第38-58页 |
4.1 模拟软件介绍 | 第38-39页 |
4.1.1 软件简介 | 第38页 |
4.1.2 软件计算依据 | 第38-39页 |
4.2 模拟前准备工作 | 第39-45页 |
4.2.1 模拟软件元件选型与建模 | 第39-44页 |
4.2.2 模拟参数设定及系统初调节平衡验证 | 第44-45页 |
4.3 运行模拟分析 | 第45-56页 |
4.3.1 不同位置换热站旁通管改造对比 | 第46-48页 |
4.3.2 整网调节对供热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48-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管网旁通管控制策略研究 | 第58-68页 |
5.1 主网旁通管自动化集成改造 | 第58-59页 |
5.2 前端旁通管自动化改造模拟仿真 | 第59-62页 |
5.2.1 各旁通管回流量对比 | 第59-60页 |
5.2.2 主管网旁通管改造前后波动值 | 第60-61页 |
5.2.3 主管网旁通管回水温度 | 第61-62页 |
5.3 本采暖季管网运行数据分析 | 第62-64页 |
5.3.1 管网主网旁通管运行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5.3.2 本采暖季换热首站运行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5.4 管网运行策略分析 | 第64-65页 |
5.4.1 管网运行方案给定 | 第64-65页 |
5.4.2 节能对比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A | 第74-76页 |
附录B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