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容量补偿和衰减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基于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基于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第17-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9页
        1.3.2 内容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退化机理分析第20-31页
    2.1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第20-22页
    2.2 锂离子电池性能退化原因第22-24页
    2.3 锂离子电池容量变化过程第24-30页
        2.3.1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过程第25-26页
        2.3.2 容量关联因素影响过程第26-28页
        2.3.3 基于锂离子状态转移关系的容量变化过程描述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关联因素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方法第31-41页
    3.1 环境温度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方法第31-35页
        3.1.1 环境温度影响分析第31-32页
        3.1.2 环境温度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模型第32-33页
        3.1.3 环境温度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模型参数辨识第33-35页
    3.2 静置时间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方法第35-40页
        3.2.1 静置时间影响分析第35-36页
        3.2.2 静置时间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模型第36-38页
        3.2.3 静置时间作用下的容量补偿模型参数辨识第38-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容量衰减模型的寿命预测方法第41-50页
    4.1 马尔可夫容量衰减模型第41-45页
    4.2 基于粒子滤波的寿命预测方法第45-49页
        4.2.1 粒子滤波算法第45-46页
        4.2.2 粒子贫化问题及解决方法第46-47页
        4.2.3 粒子滤波算法预测过程第47-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实施方案及实验验证第50-63页
    5.1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实施方案第50-52页
    5.2 实验系统第52-57页
        5.2.1 实验平台第53-54页
        5.2.2 上位机编程第54-57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5.3.1 环境温度作用下的容量补偿结果与分析第57页
        5.3.2 静置时间作用下的容量补偿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5.3.3 容量衰减模型寿命预测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5.3.4 与基于经验模型寿命预测方法对比分析第60-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63-64页
    6.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流接触器电寿命预测
下一篇:基于激光诊断技术的棒束通道流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