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公园建设模式的影响--以宜兴市东氿新区公园景观及绿地建设为例
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6-7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1.3.1 文献资料法 | 第8页 |
1.3.2 实例调查法 | 第8页 |
1.3.3 逻辑分析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卫星城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 第10-20页 |
2.1 “有机疏散”理论 | 第10页 |
2.2 卫星城的概念与发展 | 第10-15页 |
2.2.1 卫星城的概念与属性 | 第11-12页 |
2.2.2 卫星城实施的步骤 | 第12页 |
2.2.3 卫星城与主城的空间关系 | 第12-13页 |
2.2.4 卫星城模式的衍生 | 第13页 |
2.2.5 我国卫星城市的设置 | 第13-14页 |
2.2.6 卫星城市的思考 | 第14-15页 |
2.3 新城的定义与概念 | 第15-20页 |
2.3.1 新城定义概念 | 第15-16页 |
2.3.2 新城区 | 第16页 |
2.3.3 新城的道路规划 | 第16-17页 |
2.3.4 我国新城区的发展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宜兴市历史沿革与景观格局的发展 | 第20-30页 |
3.1 宜兴市自然与人文格局 | 第20-26页 |
3.1.1 名胜古迹与文化遗存 | 第20页 |
3.1.2 悠久而夺目的陶瓷文化 | 第20-21页 |
3.1.3 宜兴地理区位 | 第21页 |
3.1.4 自然地质地貌与水文资源 | 第21页 |
3.1.5 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3.1.6 土特名产 | 第22页 |
3.1.7 科技产业建设目标 | 第22页 |
3.1.8 行政建置沿革 | 第22-23页 |
3.1.9 旅游资源与名胜遗存 | 第23-24页 |
3.1.10 文化遗存与历史街区 | 第24-26页 |
3.2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规 | 第26-30页 |
3.2.1 基本要求 | 第26-27页 |
3.2.2 城市现状 | 第27页 |
3.2.3 城市建设控制规划 | 第27页 |
3.2.4 城市特色 | 第27-28页 |
3.2.5 宜兴市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规 | 第28页 |
3.2.6 布局结构及规划特点 | 第28页 |
3.2.7 城市功能分区 | 第28-29页 |
3.2.8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 第29页 |
3.2.9 城市特色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宜兴市东氿新城规划 | 第30-44页 |
4.1 东氿新城概述 | 第30-36页 |
4.1.1 地理区位 | 第31页 |
4.1.2 东氿新城与东氿风景区城市设计 | 第31-32页 |
4.1.3 宜兴东氿新城城市设计 | 第32-33页 |
4.1.4 城市基础设施 | 第33页 |
4.1.5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 第33-34页 |
4.1.6 宜居环境与配套服务设施 | 第34-35页 |
4.1.7 主干路网构架与道路绿化 | 第35-36页 |
4.1.8 商业中心与产业园 | 第36页 |
4.2 文化设施中心的打造 | 第36-39页 |
4.2.1 概述 | 第36页 |
4.2.2 功能分区 | 第36-37页 |
4.2.3 文化艺术中心区 | 第37-39页 |
4.3 东氿新城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 第39-40页 |
4.3.1 东氿新城滨水休闲区 | 第39-40页 |
4.3.2 东氿新区大溪河景观 | 第40页 |
4.4 东氿新区道路常用绿化树种 | 第40-44页 |
4.4.1 当地可供选择的现有植物品种 | 第41-42页 |
4.4.2 生态栽植原则 | 第42页 |
4.4.3 建议标准与设计形式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