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15-17页 |
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17-34页 |
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 | 第17-22页 |
2.1.1 载流子的注入 | 第18-20页 |
2.1.2 载流子的迁移 | 第20-21页 |
2.1.3 激子的形成 | 第21页 |
2.1.4 激子辐射发光 | 第21-22页 |
2.2 能量转移理论 | 第22-24页 |
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24-28页 |
2.3.1 单层器件结构 | 第24-25页 |
2.3.2 双层器件结构 | 第25-26页 |
2.3.3 三层器件结构 | 第26-27页 |
2.3.4 多层器件结构 | 第27页 |
2.3.5 其它器件结构 | 第27-28页 |
2.4 有机电致发光性能表征参数 | 第28-31页 |
2.4.1 启动电压和驱动电压 | 第28页 |
2.4.2 发光亮度 | 第28-29页 |
2.4.3 发光效率 | 第29-30页 |
2.4.4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 第30页 |
2.4.5 亮度-电压特性曲线 | 第30页 |
2.4.6 工作寿命 | 第30页 |
2.4.7 发光光谱 | 第30-31页 |
2.5 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途径 | 第31-34页 |
2.5.1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 第31-32页 |
2.5.2 n型掺杂 | 第32-34页 |
3 实验及相关技术 | 第34-42页 |
3.1 实验仪器 | 第34-37页 |
3.1.1 制备仪器 | 第34-35页 |
3.1.2 其他仪器 | 第35-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3.2.1 阳极材料 | 第37页 |
3.2.2 空穴传输层材料 | 第37页 |
3.2.3 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材料 | 第37-38页 |
3.2.4 阴极材料 | 第38-39页 |
3.2.5 修饰材料氯化铯 | 第39页 |
3.3 阳极的切割和刻蚀 | 第39-40页 |
3.4 阳极的清洗 | 第40页 |
3.5 基片的烘干 | 第40页 |
3.6 药品的添加 | 第40-42页 |
4 标准器件的制备工艺及检测 | 第42-48页 |
4.1 标准器件的制备工艺 | 第42-44页 |
4.2 标准器件的检测 | 第44-48页 |
4.2.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2.2 小结 | 第46-48页 |
5 CsCl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8-66页 |
5.1 CsCl做电子注入层 | 第48-52页 |
5.1.1 引言 | 第48-49页 |
5.1.2 实验 | 第49页 |
5.1.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5.1.4 小结 | 第52页 |
5.2 CsCl掺杂在Alq3中作为电子传输层 | 第52-56页 |
5.2.1 引言 | 第52页 |
5.2.2 实验 | 第52-53页 |
5.2.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2.4 小结 | 第56页 |
5.3 CsCl既做电子注入层又做电子传输层掺杂剂 | 第56-59页 |
5.3.1 引言 | 第56页 |
5.3.2 实验 | 第56-57页 |
5.3.3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5.3.4 小结 | 第59页 |
5.4 5.1,5.2,5.3 中最优器件的比较 | 第59-62页 |
5.4.1 引言 | 第59页 |
5.4.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5.4.3 小结 | 第61-62页 |
5.5 CsCl既做空穴阻挡层又做电子注入层 | 第62-66页 |
5.5.1 引言 | 第62页 |
5.5.2 实验 | 第62页 |
5.5.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5.5.4 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