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1.1 社会组织 | 第17页 |
2.1.2 青年社会组织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8页 |
2.2.2 全球治理理论 | 第18页 |
2.2.3 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2.2.4 “嵌入性”理论 | 第19页 |
2.3 促进长沙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2.3.1 是有效引领青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 第19页 |
2.3.2 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举措 | 第19-20页 |
2.3.3 是增强社会建设合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 第20页 |
2.3.4 是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青年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 第20-21页 |
第3章 长沙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透视 | 第21-36页 |
3.1 整体描述 | 第21-30页 |
3.1.1 长沙市慈善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1-23页 |
3.1.2 长沙市行业协会类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3-24页 |
3.1.3 长沙市青年自组织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4-30页 |
3.2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3.2.1 注册备案登记的门槛较高,缺乏合法身份 | 第30-31页 |
3.2.2 组织结构不健全,自身能力不足 | 第31-32页 |
3.2.3 活动经费不足,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 | 第32-33页 |
3.2.4 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 第33页 |
3.2.5 组织人力资本不足,核心成员不稳定 | 第33-34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3.3.1 观念因素 | 第34页 |
3.3.2 体制因素 | 第34-35页 |
3.3.3 经济因素 | 第35-36页 |
第4章 其他地方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36-43页 |
4.1 其他地方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 第36-41页 |
4.1.1 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 第36-37页 |
4.1.2 深圳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 第37-38页 |
4.1.3 香港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 第38-41页 |
4.2 对长沙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 | 第41-43页 |
4.2.1 加大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力度 | 第41页 |
4.2.2 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并加强社会组织监管 | 第41页 |
4.2.3 建立青年社会组织资源对接平台 | 第41-42页 |
4.2.4 加强青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激励 | 第42-43页 |
第5章 促进长沙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 | 第43-50页 |
5.1 建立长沙市青益空间,全面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落地开花 | 第43-45页 |
5.1.1 提供规范办公的场所 | 第44-45页 |
5.1.2 打造能力提升的学校 | 第45页 |
5.1.3 搭建资源对接的桥梁 | 第45页 |
5.2 加强青年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 | 第45-46页 |
5.2.1 帮助青年社会组织进行组织功能定位 | 第45-46页 |
5.2.2 强化组织内外的互动,提高组织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效率 | 第46页 |
5.2.3 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 第46页 |
5.3 构建平台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资源配置作用 | 第46-47页 |
5.3.1 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 第47页 |
5.3.2 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47页 |
5.3.3 搭建平台汇聚社会资源 | 第47页 |
5.3.4 建立青年社会组织之间资源共享机制 | 第47页 |
5.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外部环境 | 第47-48页 |
5.4.1 展开广泛调研,推动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举措 | 第47-48页 |
5.4.2 倡导政府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规定 | 第48页 |
5.4.3 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宣传 | 第48页 |
5.5 重视青年领袖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50页 |
5.5.1 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和骨干的联系和凝聚 | 第48-49页 |
5.5.2 开展青益人才计划吸引优秀青年加入 | 第49页 |
5.5.3 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和骨干分子培养和服务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街道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调研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B 青年社会组织调研问卷 | 第57-58页 |
附录C 大学生关于“青益”人才培养计划调研问卷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