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兴起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勃兴的语境:社会与技术的交织 | 第14-21页 |
一、国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 第14-16页 |
二、新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 | 第16-19页 |
三、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驱动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一、脱颖而出的“微信运动”:运动类公众号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二、“百花齐放才是春”:运动类APP的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传播特征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大众化和专业化背景下的“微信运动”与“咕咚运动” | 第26-31页 |
一、“微信运动”的大众化:人际传播引发的全民运动 | 第26-29页 |
二、“咕咚运动”的专业化:运动趣缘群体的线上演进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微信运动”与“咕咚运动”的传播创新 | 第31-36页 |
一、媒介即讯息:“微信运动”的技术创新 | 第31-33页 |
二、PGC内容生产:“咕咚运动”的内容创新 | 第33-36页 |
第三节 狂欢”理论和传播仪式观视阈下的跑步文化 | 第36-43页 |
一、众声喧哗:“狂欢”理论视阈下的跑步文化 | 第38-40页 |
二、共识生产:传播仪式观视阈下的跑步文化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用户及传播效果 | 第43-59页 |
第一节 关于用户的实证调查 | 第43-51页 |
一、调查的样本与方法 | 第43-46页 |
二、调查的结论及分析 | 第46-51页 |
第二节 用户对“微信运动”与“咕咚运动”的“使用与满足” | 第51-54页 |
一、心绪转换效用:“运动”释放情绪 | 第51-52页 |
二、人际关系效用:“运动”亦是社交 | 第52-53页 |
三、自我确认效用:“运动”完善自我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微信运动”与“咕咚运动”的传播效果 | 第54-59页 |
一、新媒体赋权语境下的健康传播 | 第54-56页 |
二、传播健康与公益消费的和谐共振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传播阻碍及发展策略 | 第59-66页 |
第一节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传播阻碍 | 第59-62页 |
一、异化运动观念的抵抗式解码 | 第59-60页 |
二、数据上传威胁用户隐私安全 | 第60-61页 |
三、盈利模式模糊影响持续发展 | 第61-62页 |
第二节 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发展策略 | 第62-66页 |
一、提倡科学运动 加强用户引导 | 第62-63页 |
二、防止数据泄露 保护用户隐私 | 第63-64页 |
三、积极寻求创新 增加用户黏性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一 | 第72-74页 |
附录二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