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有机质富集区地震预测方法 | 第10-11页 |
1.2.2 致密油储层含油性检测 | 第11页 |
1.2.3 致密油孔隙度地震预测方法 | 第11-13页 |
1.2.4 致密油脆性地震预测方法 | 第13页 |
1.2.5 致密油裂缝地震预测方法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于双重孔隙理论的各向异性致密砂岩油地震岩石物理模型 | 第16-36页 |
2.1 岩石物理模型的构建流程 | 第17-21页 |
2.2 模型分析 | 第21-31页 |
2.2.1 泥质含量和泥质类型的影响 | 第21-24页 |
2.2.2 孔隙连通性的影响 | 第24-26页 |
2.2.3 孔隙类型的影响 | 第26-31页 |
2.3 实际资料测试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流体识别因子研究 | 第36-54页 |
3.1 常规流体识别因子介绍 | 第36-37页 |
3.2 岩石物理理论在流体识别因子上的应用 | 第37-39页 |
3.3 新各向异性流体识别因子 | 第39-45页 |
3.4 数值模拟 | 第45-51页 |
3.4.1 流体敏感性定量分析 | 第45-46页 |
3.4.2 含油饱和度对流体因子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3 流体因子交汇图分析 | 第49-51页 |
3.5 实际资料测试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脆性指数研究 | 第54-70页 |
4.1 新脆性指数的建立 | 第55-59页 |
4.2 与传统脆性指数的比较 | 第59-68页 |
4.2.1 脆性敏感性定量分析 | 第60-61页 |
4.2.2 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 第61-64页 |
4.2.3 交汇图分析 | 第64-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