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晚明庄学概述 | 第10-11页 |
二、《广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广庄》撰写背景及解庄倾向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广庄》撰写的时代背景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广庄》之“援儒入庄” | 第18-20页 |
一、袁宏道与晚明儒学 | 第18-19页 |
二、《广庄》援儒入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广庄》之“援佛释庄” | 第20-22页 |
一、袁宏道与晚明佛学 | 第20-21页 |
二、《广庄》援佛释庄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广庄》之融摄三教 | 第22-25页 |
一、袁宏道与晚明三教融合思潮 | 第22-23页 |
二、理圆教方:《广庄》之融摄三教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广庄》义理阐释(上):《广庄》之“广”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破除自我中心,自适逍遥的理想人生 | 第25-29页 |
一、破除成心,离相去执 | 第25-26页 |
二、逍遥自在,适性安命 | 第26-29页 |
第二节 顺任自然的养生之道 | 第29-31页 |
一、顺任自然,尽享天年 | 第29-30页 |
二、吾生有涯,不慕长生 | 第30-31页 |
第三节“内圣”之学与“外王”之道 | 第31-34页 |
一、内圣:“才全而德不形”的人格理想 | 第31-32页 |
二、外王:无为任化的政治理想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广庄》义理阐释(下):《广庄》之“自为一庄” | 第34-47页 |
第一节 认识世界的方式:由“万物一齐”到“物本自齐” | 第34-38页 |
一、《庄子》:万物一齐,寓诸无境 | 第34-35页 |
二、《广庄》:物本自齐,性空使然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处世之道:由“乘物游心”到“与世委蛇” | 第38-43页 |
一、《庄子》:“乘物游心”的游世观 | 第38-40页 |
二、《广庄》:“与世委蛇”的顺世观 | 第40-43页 |
第三节 生命的安顿:由“死生一如”到“生死心切” | 第43-47页 |
一、《庄子》:纵浪大化,死生一如 | 第43-44页 |
二、《广庄》:天地如狱,生死心切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