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Zr、Ti等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合成、改性及调变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本论文中所涉及专业名词的缩写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5页
    1.1 光催化研究概述第14-18页
        1.1.1 光催化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光催化反应的关键因素第14-16页
        1.1.3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3.1 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第16-17页
            1.1.3.2 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第17-18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MOFs)化合物第18-32页
        1.2.1 MOFs简介第18-20页
        1.2.2 MOFs的制备第20-22页
            1.2.2.1 溶剂挥发/扩散法第21页
            1.2.2.2 水(溶剂)热法第21页
            1.2.2.3 微波法第21-22页
            1.2.2.4 离子液体热方法第22页
            1.2.2.5 其他合成方法第22页
        1.2.3 MOFs的表征第22-23页
        1.2.4 MOFs的应用第23-27页
            1.2.4.1 气体的存储第23-24页
            1.2.4.2 气体的吸附与分离第24-25页
            1.2.4.3 催化领域应用第25-27页
            1.2.4.4 其他方面应用第27页
        1.2.5 MOFs光催化剂第27-32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2-35页
        1.3.1 立题依据第32-33页
        1.3.2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33-34页
        1.3.3 论文特色和创新性第34-3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5-40页
    2.1 主要试剂第35-36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6-37页
    2.3 主要表征手段第37-40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7页
        2.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BET)第37页
        2.3.3 透射电镜(TEM)第37-38页
        2.3.4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第38页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38页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38页
        2.3.7 固体光致发光光谱(PL)第38页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8页
        2.3.9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第38-39页
        2.3.10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0页
第三章 氨基修饰的Zr-MOF作为多功能的可见光光催化剂第40-53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第41-42页
        3.2.2 催化剂的表征第42页
        3.2.3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3.3.1 X射线粉末衍射第43-44页
        3.3.2 红外分析第44页
        3.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4-45页
        3.3.4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45-46页
        3.3.5 电化学分析第46-47页
        3.3.6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7-52页
            3.3.6.1 光催化选择性氧化醇及其机理研究第47-50页
            3.3.6.2 光催化还原Cr(Ⅵ)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光催化的影响:以UiO-66为例第53-65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4页
        4.2.2 催化剂的表征第54页
        4.2.3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4.3.1 X射线粉末衍射第55-56页
        4.3.2 红外分析第56页
        4.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56-57页
        4.3.4 XPS分析第57-58页
        4.3.5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58页
        4.3.6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8-64页
            4.3.6.1 光催化氧化As(Ⅲ)第58-63页
            4.3.6.2 光催化还原Cr(Ⅵ)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MoS_2修饰UiO-66/CdS复合物作为高效的非贵金属产氢光催化剂第65-79页
    5.1 引言第65-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8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第66-67页
        5.2.2 催化剂的表征第67页
        5.2.3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67-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77页
        5.3.1 X射线粉末衍射第68-69页
        5.3.2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69页
        5.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69-70页
        5.3.4 形貌分析第70-72页
        5.3.5 XPS分析第72-73页
        5.3.6 光催化性能评价及机理研究第73-77页
            5.3.6.1 光解水制氢第73-76页
            5.3.6.2 光电流测试第76页
            5.3.6.3 机理研究第76-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UiO-66(NH_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静电自组装合成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9-90页
    6.1 引言第79-80页
    6.2 实验部分第80-81页
        6.2.1 催化剂的制备第80-81页
        6.2.2 催化剂的表征第81页
        6.2.3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8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6.3.1 Zeta电势第81-82页
        6.3.2 X射线粉末衍射第82页
        6.3.3 XPS分析第82-83页
        6.3.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83-84页
        6.3.5 形貌分析第84页
        6.3.6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84-85页
        6.3.7 光催化性能评价及机理研究第85-89页
            6.3.7.1 光催化还原Cr(Ⅵ)第85-87页
            6.3.7.2 活性差异探索第87-88页
            6.3.7.3 可能光催化反应机理第88-89页
    6.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一种绿色、通用的方法在Ti-MOF上修饰贵金属并应用于光催化反应第90-101页
    7.1 引言第90-91页
    7.2 实验部分第91-92页
        7.2.1 催化剂的制备第91-92页
        7.2.2 催化剂的表征第92页
        7.2.3 光催化性能评价第92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2-100页
        7.3.1 ESR表征第92-93页
        7.3.2 X射线粉末衍射第93-94页
        7.3.3 形貌表征第94-95页
        7.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95-96页
        7.3.5 比表面积分析第96-97页
        7.3.6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97页
        7.3.7 催化剂活性研究第97-100页
            7.3.7.1 选择性氧化苯甲醇第97-98页
            7.3.7.2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第98-99页
            7.3.7.3 活性差异探索第99页
            7.3.7.4 光催化产氢第99-100页
    7.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和展望第101-103页
    结论第101-102页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个人简历第118-119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文章第119-120页
    期刊论文第119-120页
    会议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OCl晶面的表界面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电致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传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