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理性范式下的供应链协调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 | 第13-15页 |
1.2.3 考虑损失厌恶的供应链协调 | 第15-17页 |
1.2.4 简要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3.4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供应链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8页 |
2.1 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期望效用假设 | 第21-22页 |
2.1.2 行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前景理论 | 第22-23页 |
2.1.3 心理学基础 | 第23-24页 |
2.2 前景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2.2.1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个体决策 | 第24-25页 |
2.2.2 多个前景的个体决策 | 第25-26页 |
2.2.3 累积前景理论和跨期前景选择问题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供应链回购契约的协调机理与基本模型 | 第28-42页 |
3.1 供应链协调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3.1.1 供应链协调的概念 | 第28-29页 |
3.1.2 供应链协调的种类 | 第29-30页 |
3.1.3 供应链协调的模型分类 | 第30-31页 |
3.2 供应链回购契约及其协调机理 | 第31-37页 |
3.2.1 供应链回购契约的概念 | 第31-32页 |
3.2.2 供应链回购契约的协调机理 | 第32-37页 |
3.3 供应链契约的基本模型 | 第37-41页 |
3.3.1 报童模型 | 第38-39页 |
3.3.2 模型与假设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考虑损失厌恶零售商的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 | 第42-52页 |
4.1 损失厌恶零售商的界定和度量 | 第42-43页 |
4.1.1 损失厌恶零售商的界定 | 第42页 |
4.1.2 损失厌恶零售商的度量 | 第42-43页 |
4.2 损失厌恶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4.2.1 情感依恋 | 第43-44页 |
4.2.2 认知角度 | 第44页 |
4.2.3 认知过程 | 第44页 |
4.3 损失厌恶零售商的回购契约 | 第44-50页 |
4.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44-45页 |
4.3.2 完全回购契约 | 第45-48页 |
4.3.3 部分回购契约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多个损失厌恶零售商共存的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 | 第52-61页 |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52-53页 |
5.2 一体化决策 | 第53-54页 |
5.3 非一体化决策 | 第54-57页 |
5.3.1 供应商的决策行为 | 第54页 |
5.3.2 零售商的决策行为 | 第54-57页 |
5.4 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协调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