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2 悬挑脚手架概述 | 第14-18页 |
1.2.1 悬挑脚手架的定义 | 第14页 |
1.2.2 悬挑脚手架支撑结构的分类 | 第14-18页 |
1.3 悬挑脚手架体系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脚手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悬挑脚手架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悬挑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与实例计算 | 第25-43页 |
2.1 悬挑脚手架的构造与施工 | 第25-30页 |
2.1.1 悬挑脚手架的构配件 | 第25-28页 |
2.1.2 悬挑脚手架的施工 | 第28-30页 |
2.2 悬挑脚手架的计算理论 | 第30-33页 |
2.2.1 压杆稳定和欧拉公式 | 第30-31页 |
2.2.2 压杆端部约束及计算长度 | 第31-32页 |
2.2.3 规范中脚手架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2.3 悬挑脚手架实例计算 | 第33-42页 |
2.3.1 工程概况 | 第33页 |
2.3.2 架体形式 | 第33页 |
2.3.3 基本参数 | 第33-34页 |
2.3.4 大横杆的计算 | 第34-35页 |
2.3.5 小横杆的计算 | 第35-37页 |
2.3.6 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 第37页 |
2.3.7 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 | 第37-38页 |
2.3.8 立杆稳定性的计算 | 第38-39页 |
2.3.9 连墙件的计算 | 第39页 |
2.3.10 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 第39-41页 |
2.3.11 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 第41页 |
2.3.12 锚固段与楼板连接的计算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现场调研及试验设计 | 第43-58页 |
3.1 现场实测及统计分析 | 第43-49页 |
3.1.1 测量方法 | 第43-44页 |
3.1.2 钢管外径实测数据 | 第44-45页 |
3.1.3 管壁厚度实测数据 | 第45-46页 |
3.1.4 弯曲偏差实测数据 | 第46-48页 |
3.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49-57页 |
3.2.1 试验区域 | 第49-50页 |
3.2.2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50-51页 |
3.2.3 试验仪器 | 第51-52页 |
3.2.4 测区的选取 | 第52-53页 |
3.2.5 应变片的布置 | 第53-54页 |
3.2.6 应变片的粘贴 | 第54-56页 |
3.2.7 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56-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试验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58-71页 |
4.1 立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4.1.1 测区1立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4.1.2 测区2立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4.2 大横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4.2.1 测区1大横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4.2.2 测区2大横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62页 |
4.3 小横杆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4.4 剪刀撑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4.5 各杆件最大应力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4.6 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 第66-67页 |
4.6.1 立杆轴力值的反演及比较 | 第66页 |
4.6.2 应力值的比较 | 第66-67页 |
4.7 考虑初始缺陷的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 | 第67-69页 |
4.8 对规范中杆件强度计算的探讨 | 第6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数值模拟分析 | 第71-78页 |
5.1 基本假设 | 第71-72页 |
5.2 基于剪刀撑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 | 第72-77页 |
5.2.1 单元选取及模型建立 | 第72页 |
5.2.2 竖向剪刀撑模拟分析 | 第72-74页 |
5.2.3 水平剪刀撑模拟分析 | 第74-76页 |
5.2.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