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三分束同时成像偏振相机预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成像偏振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成像偏振探测仪器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偏振探测系统定标及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2章 偏振光理论及成像偏振探测第19-33页
    2.1 偏振基础理论第19-20页
    2.2 偏振光的描述第20-23页
        2.2.1 Jones矢量法第20-21页
        2.2.2 Stokes向量法第21-22页
        2.2.3 Poincare图示法第22-23页
    2.3 偏振探测第23-31页
        2.3.1 穆勒(Muller)矩阵第23-24页
        2.3.2 偏振探测的原理第24-26页
        2.3.3 成像偏振探测第26-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三分束同时成像偏振相机预处理需求分析第33-43页
    3.1 相机结构第33-35页
    3.2 相机参数第35页
    3.3 相机预处理需求分析第35-41页
        3.3.1 三个偏振方向响应不一致第37-38页
        3.3.2 CCD响应不均匀第38-39页
        3.3.3 偏振片透光轴方向角度误差第39-40页
        3.3.4 通道间像元瞬时视场的差异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三分束同时成像偏振相机预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第43-65页
    4.1 相机预处理方法第43-50页
        4.1.1 CCD响应不均匀的校正方法第43-45页
        4.1.2 探测器间响应不一致的处理方法第45-46页
        4.1.3 偏振片角度检偏方法第46-48页
        4.1.4 瞬时视场差异校正方法第48-50页
    4.2 相机预处理方法选择、实验安排及预处理结果第50-63页
        4.2.1 响应线性度检测第51-52页
        4.2.2 响应稳定度检测第52-53页
        4.2.3 均匀性检测与校正第53-56页
        4.2.4 相机三个探测器间响应不一致校正第56-60页
        4.2.5 偏振片角度误差检测第60-61页
        4.2.6 瞬时视场配准第61-63页
    4.3 误差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三分束同时成像偏振相机图像采集与数据预处理软件设计第65-75页
    5.1 需求分析第65-66页
        5.1.1 偏振图像同步采集单元第65-66页
        5.1.2 偏振图像预处理单元第66页
    5.2 软件主体框架设计第66-69页
    5.3 偏振图像同步采集单元软件界面及流程第69-70页
    5.4 偏振图像预处理单元软件界面及流程第70-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相机图像采集与预处理软件的应用第75-85页
    6.1 图像采集第75页
    6.2 参数计算第75-76页
    6.3 图像预处理第76-79页
    6.4 其他背景图像预处理第79-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9页
    7.1 总结第85-86页
    7.2 展望第86-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层状土质边坡的地震响应与动力破坏机理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江西地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