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抗菌素论文

核苷类药物多氧霉素和喷司他丁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符号说明(Abbreviations)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8页
    1.1 药用天然产物简介第16-17页
    1.2 核苷类抗生素简介第17-19页
    1.3 核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19-35页
        1.3.1 嘌呤霉素和抗生素A201A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20-23页
        1.3.2 杀稻瘟菌素S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23-26页
        1.3.3 米多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26-29页
        1.3.4 杀绿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29-32页
        1.3.5 尼可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第32-35页
    1.4 多氧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背景及进展简介第35-43页
        1.4.1 多氧霉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特点第35-36页
        1.4.2 多氧霉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第36-38页
        1.4.3 多氧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38-42页
        1.4.4 多氧霉素在代谢工程上的研究应用第42-43页
    1.5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背景及进展简介第43-47页
        1.5.1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昔的发现与化学结构特点第43-44页
        1.5.2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第44-46页
        1.5.3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46-47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7-4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63页
    2.1 实验材料第48-56页
        2.1.1 菌株第48-49页
        2.1.2 质粒第49-50页
        2.1.3 引物及其序列第50-52页
        2.1.4 培养基和试剂溶液的配制第52-56页
    2.2 实验方法第56-63页
第三章 多氧霉素核苷骨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体内功能研究第63-74页
    3.1 研究背景介绍第63页
    3.2 多氧霉素核苷骨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敲除第63-67页
    3.3 相关突变株累积的中间体分析检测第67-69页
    3.4 中间体的分离与结构解析第69-72页
    3.5 初步推测核苷骨架的生物合成途径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多氧霉素核昔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中Radical SAM家族蛋白PolH功能研究第74-87页
    4.1 研究背景介绍第74-77页
    4.2 Radical SAM超家族蛋白PolH体外表达,纯化以及表征第77-81页
    4.3 PolH蛋白的体外功能研究第81-85页
    4.4 多氧霉素核苷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二次修正第85-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体内功能研究第87-97页
    5.1 研究背景介绍第87-89页
    5.2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昔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敲除以及突变株发酵液的检测分析第89-94页
    5.3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途径推测第94-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喷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途径中保护与被保护机制研究第97-109页
    6.1 研究背景介绍第97页
    6.2 抗生链霉菌NRRL3238中腺苷脱氨酶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表达质粒构建第97-99页
    6.3 抗生链霉菌NRRL 3238中腺苷脱氨酶表达、纯化和测活第99-106页
    6.4 腺苷脱氨酶SanADA3动力学参数K_m,k_(cat)和K_i值的测定第106-107页
    6.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七章 喷司他丁生物合成途径中短链脱氢酶PenB的功能研究第109-117页
    7.1 研究背景介绍第109-110页
    7.2 短链脱氢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0-112页
    7.3 短链脱氢酶PenB的体外功能研究第112-116页
    7.4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0页
    8.1 研究总结第117-118页
    8.2 研究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0页
附图第130-15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草瘤胃液预处理—甲烷和乙醇一体化转化研究
下一篇:小麦条锈菌毒性基因和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