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经济学论文

跨区域碳交易的制度逻辑与建构--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思路第12-16页
        1.4.1 理论视角第12-14页
        1.4.2 以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第14页
        1.4.3 资料收集方法第14-15页
        1.4.4 跨区域碳交易中行动者的分解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中国视野下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制度背景第18-28页
    2.1 中国视野下的大气污染治理方式第18-20页
        2.1.1 ―中国视野‖的意涵第18-19页
        2.1.2 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及方式第19-20页
    2.2 碳交易的制度与实践第20-23页
        2.2.1 碳交易内涵第20-21页
        2.2.2 我国碳交易的实践第21-22页
        2.2.3 京津冀地区跨区域碳交易的制度与实践第22-23页
    2.3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的形成第23-27页
        2.3.1 将京津冀地区跨区域碳交易视为一个场域第23-24页
        2.3.2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的具体形成过程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行动者逻辑第28-42页
    3.1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国家逻辑第28-30页
    3.2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地方政府逻辑第30-34页
    3.3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企业逻辑第34-37页
    3.4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碳交易所逻辑第37-38页
    3.5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社会监督群体逻辑第38-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存在的现实困局及成因第42-52页
    4.1 跨区域碳交易场域中的困局分析第42-45页
        4.1.1 顶层设计不完善衍生出政企利益合谋现象第42页
        4.1.2 碳交易制度的地方性变通与搁置第42-43页
        4.1.3 地方政府的区域性治理第43-44页
        4.1.4 权威型治理对社会监督群体的参与有一定阻碍第44-45页
        4.1.5 政府政策缺乏体系性与碳交易市场的不完善第45页
    4.2 困局的成因第45-49页
        4.2.1 国家与地方之间:地方政府对制度的抗拒第46-47页
        4.2.2 权力与社会公众之间:政府对社会监督群体地位的削弱第47页
        4.2.3 权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制度规则与企业利益有矛盾第47-48页
        4.2.4 权力与法治之间:环境治理与法治不契合第48-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5章 应对与完善:跨区域碳交易制度的建构第52-58页
    5.1 应对跨区域碳交易困局的多维框架第52-54页
    5.2 完善跨区域碳交易制度的具体路径第54-56页
        5.2.1 建立连带制衡机制第54页
        5.2.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联合执法第54-55页
        5.2.3 完善顶层设计,发挥软法机制功能第55-56页
        5.2.4 建立多元复合的策略工具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私募基金投资最优决策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股票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