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凝析气形成机理 | 第9-11页 |
1.2.2 凝析气藏分类及成因判别 | 第11页 |
1.2.3 天然气的充注过程 | 第11-12页 |
1.2.4 凝析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1页 |
2.1 工区位置及勘探现状 | 第15页 |
2.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5-17页 |
2.3 构造及演化特征 | 第17-21页 |
第三章 烃源岩及凝析气分布特征 | 第21-28页 |
3.1 烃源岩地质特征 | 第21-22页 |
3.2 烃源岩地化及热演化特征 | 第22-25页 |
3.3 凝析气成因类型及分布 | 第25-28页 |
第四章 杜寨凝析气成藏机理解剖 | 第28-55页 |
4.1 气藏静态地质特征 | 第28-31页 |
4.1.1 圈闭特征 | 第28-29页 |
4.1.2 流体及温压特征 | 第29-31页 |
4.2 储层特征 | 第31-33页 |
4.2.1 岩石学特征 | 第31-32页 |
4.2.2 物性特征 | 第32-33页 |
4.3 储层成岩演化过程 | 第33-39页 |
4.3.1 成岩演化序列 | 第33-36页 |
4.3.2 成岩演化对孔隙度影响 | 第36-39页 |
4.4 凝析气成藏动阻力关系 | 第39-48页 |
4.4.1 充注动力及演化 | 第39-44页 |
4.4.2 充注阻力及演化 | 第44-46页 |
4.4.3 充注动、阻力关系 | 第46-48页 |
4.5 凝析气成藏过程 | 第48-55页 |
4.5.1 凝析气成藏期 | 第48-50页 |
4.5.2 凝析气运移路径 | 第50-52页 |
4.5.3 成藏过程分析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桥口凝析气成藏机理解剖 | 第55-81页 |
5.1 气藏静态地质特征 | 第55-59页 |
5.1.1 圈闭特征 | 第55-56页 |
5.1.2 流体及温压特征 | 第56-59页 |
5.2 储层特征 | 第59-62页 |
5.2.1 岩石学特征 | 第59-60页 |
5.2.2 物性特征 | 第60-62页 |
5.3 储层成岩演化过程 | 第62-68页 |
5.3.1 成岩演化序列 | 第62-66页 |
5.3.2 成岩演化对孔隙度影响 | 第66-68页 |
5.4 凝析气成藏动力 | 第68-74页 |
5.4.1 充注动力及演化 | 第68-72页 |
5.4.2 充注阻力及演化 | 第72-73页 |
5.4.3 充注动、阻力关系 | 第73-74页 |
5.5 凝析气成藏过程 | 第74-81页 |
5.5.1 凝析气成藏期 | 第74-76页 |
5.5.2 凝析气运移路径 | 第76-78页 |
5.5.3 成藏过程分析 | 第78-81页 |
第六章 深层凝析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 第81-85页 |
6.1 深层凝析气成藏模式 | 第81-82页 |
6.2 深层凝析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