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十字花科植物种子黑芥子酶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癌症及其治疗第15-16页
   ·十字花科植物简介第16-17页
     ·十字花科植物的抗癌作用第16-17页
   ·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第17-20页
     ·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第18-19页
     ·硫代葡萄糖苷抗癌机理初探第19-20页
   ·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底物酶系统第20-21页
   ·黑芥子酶简介第21-24页
     ·黑芥子酶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第22页
     ·黑芥子酶结合蛋白及协助蛋白第22-23页
     ·黑芥子酶的生物活性第23-24页
     ·产黑芥子酶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第24页
   ·黑芥子酶的应用第24-27页
     ·在人体抗癌研究的应用第24-26页
     ·油菜籽饼粕脱毒第26页
     ·形成食品风味物质第26-27页
   ·国内外黑芥子酶的研究现状第27-29页
     ·黑芥子酶的提取分离第27-28页
     ·黑芥子酶的活性测定第28-29页
   ·论文创新性和研究方案第29-33页
     ·论文的创新性第29-30页
     ·论文研究方案第30-33页
第二章 黑芥子酶对底物的选择性第33-41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7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3页
     ·黑芥子酶的提取方法中的步骤第33-35页
     ·黑芥子酶粗酶液的提取过程第35页
     ·黑芥子酶活力的测定第35-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蛋白标准曲线及八种提取酶液中蛋白含量确定第37-38页
     ·八种不同种子中黑芥子酶与三种底物反应活力比较第38-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黑芥子酶的性质研究第41-59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7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41页
     ·黑芥子酶的纯化第41-42页
     ·黑芥子酶的分子量研究第42-44页
     ·温度、pH对黑芥子酶的影响第44-45页
     ·黑芥子酶温度、pH稳定性研究第45-46页
     ·黑芥子酶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黑芥子酶纯化结果第47-48页
     ·黑芥子酶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第48-49页
     ·黑芥子酶最适温度、pH结果第49-54页
     ·黑芥子酶温度、pH稳定性结果第54-55页
     ·黑芥子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第55-56页
   ·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维生素C、NACL等对酶活的影响第59-65页
   ·引言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1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9页
     ·维生素C对黑芥子酶活力的影响第59-60页
     ·NaCl对黑芥子酶活力受的影响第60页
     ·EDTA对黑芥子酶活力的影响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3页
     ·维生素C对黑芥子酶活力影响结果第61-62页
     ·NaCl对黑芥子酶活力影响结果第62页
     ·EDTA对黑芥子酶活力影响结果第62-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硫苷降解产物对酶活的抑制第65-71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方法第65-67页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65页
     ·莱菔硫烷对黑芥子酶的作用第65-66页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对黑芥子酶的作用第66页
     ·硫酸根基团和葡萄糖对黑芥子酶的作用第66-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0页
     ·莱菔硫烷作用结果第67-68页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作用结果第68-69页
     ·葡萄糖和硫酸根基团作用结果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3页
第七章 问题与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7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表面形貌聚合物膜的制备及细胞培养
下一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