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工资效应--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现实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概述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创新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概述第16-17页
    2.2 新新贸易理论中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进展第17页
    2.3 工资变动的理论与测度第17-18页
    2.4 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理论概述第18-21页
        2.4.1 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于工资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第18-19页
        2.4.2 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企业整体工资水平的影响第19-21页
    2.5 文献评述第21-22页
3 全球价值链参与企业与工资水平:理论分析第22-28页
    3.1 理论框架第22-24页
    3.2 机理分析第24-28页
        3.2.1 劳动力要素收益率提高第24-25页
        3.2.2 技能外溢第25页
        3.2.3 要素替代第25-28页
4 全球价值链参与企业和工资水平:现状分析第28-34页
    4.1 我国城镇工资水平宏观分析第28-30页
        4.1.1 我国城镇工资水平现状第28-29页
        4.1.2 我国居民收入现状分析第29-30页
    4.2 全球价值链参与制造业企业与工资水平微观分析第30-34页
        4.2.1 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界定第30页
        4.2.2 职工收入水平的衡量第30页
        4.2.3 数据的整体说明第30-31页
        4.2.4 全球价值链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工资比较第31-32页
        4.2.5 持续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企业工资水平分析第32-34页
5 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工资效应:实证分析第34-52页
    5.1 倾向得分匹配(PSM)第34-36页
    5.2 回归变量选取和说明第36-37页
    5.3 数据描述第37-38页
    5.4 双重差分模型(DID)第38-41页
        5.4.1 双重差分模型第38-39页
        5.4.2 基础回归第39-41页
    5.5 稳健性检验第41-46页
        5.5.1 更换基期数据的回归第41-42页
        5.5.2 考虑时滞效应的分析第42-44页
        5.5.3 基于处理效应模型的回归第44-46页
    5.6 不同层面实证分析第46-50页
        5.6.1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第46-47页
        5.6.2 不同地域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第47-48页
        5.6.3 不同经营年限的企业工资水平研究第48页
        5.6.4 不同负债率的企业工资水平研究第48-49页
        5.6.5 不同技术密集度企业第49-50页
    5.7 实证结果小结第50-52页
6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工资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第52-56页
    6.1 实现全球价值链企业做大做强第52-53页
    6.2 提升全球价值链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53页
    6.3 促进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能力第53-54页
    6.4 推进全球价值链企业转型升级第54-55页
    6.5 重视职工收入分配第55-56页
7 结论及展望第56-58页
    7.1 研究结论第56-57页
    7.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航空公司客户价值研究--以南方航空公司为例
下一篇:面向NPD的采购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