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氧化蛋白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地下水中的锰污染 | 第10-11页 |
·地下水除锰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锰氧化酶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锰氧化微生物的分类 | 第12页 |
·锰氧化酶的种类 | 第12-13页 |
·锰氧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3-15页 |
·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锰氧化酶的氧化产物 | 第16页 |
·课题提出、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课题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锰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和保存 | 第20-28页 |
·锰氧化细菌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种源采集 | 第2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页 |
·锰氧化细菌的鉴定 | 第21-26页 |
·微生物学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22-23页 |
·鉴定方法 | 第23-24页 |
·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细菌的保存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锰氧化优势菌株的筛选 | 第28-34页 |
·前言 | 第28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内容 | 第30页 |
·定性检测的步骤 | 第30页 |
·定量检测的步骤 | 第30页 |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30-32页 |
·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定量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锰氧化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4-44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菌株的选择 | 第34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页 |
·细菌浓度的检测方法 | 第34页 |
·锰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34页 |
·试验内容 | 第34-36页 |
·Mn-Fe-118 生长特性曲线的测定 | 第34-35页 |
·粗酶的获取 | 第35页 |
·温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pH 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Mn~(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Fe~(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Cu~(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Ca~(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正交试验 | 第36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Mn-Fe-118 生长特性曲线 | 第36-37页 |
·温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pH 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Mn~(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Fe~(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Cu~(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Ca~(2+)浓度对锰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正交试验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锰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 第44-5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药品和仪器 | 第44页 |
·锰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44-45页 |
·锰氧化酶的提取方法 | 第45页 |
·锰氧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45页 |
·SDS-PAGE 电泳 | 第45页 |
·试验内容 | 第45-46页 |
·锰氧化酶的提取 | 第45-46页 |
·盐析范围的确定 | 第46页 |
·SDS-PAGE 电泳 | 第46页 |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盐析范围的确定 | 第46-47页 |
·SDS-PAGE 电泳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