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4.1 文献整理及理论研究法第14页
        1.4.2 问卷调查方法第14页
        1.4.3 实地调查研究法第14页
    1.5 本论文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4-15页
    1.6 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第16-22页
    2.1 日常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1 日常生活第16页
        2.1.2 非日常生活第16页
        2.1.3 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第16-17页
        2.1.4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具体分类第18-20页
        2.2.1 必要性活动第18页
        2.2.2 自发性活动第18-19页
        2.2.3 社会性活动第19-20页
    2.3 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同年龄段使用群体的日常生活分析第20-21页
        2.3.1 儿童第20页
        2.3.2 青少年第20页
        2.3.3 中青年第20-21页
        2.3.4 老年人第21页
    2.4 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基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分析第22-26页
    3.1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模式分析第22-23页
        3.1.1 个人行为第22页
        3.1.2 轻接触行为第22-23页
        3.1.3 深度接触行为第23页
    3.2 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心理需求分析第23-25页
        3.2.1 满足生理需求第24页
        3.2.2 满足安全需求第24页
        3.2.3 满足社交需求第24页
        3.2.4 满足尊重需求第24页
        3.2.5 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第24-25页
    3.3 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调研及相关案例分析第26-60页
    4.1 海军广场第26-33页
        4.1.1 海军广场概况第26-27页
        4.1.2 海军广场活动状况分析第27-31页
        4.1.3 海军广场空间环境与市民日常生活分析第31-32页
        4.1.4 小结第32-33页
    4.2 中山公园第33-44页
        4.2.1 中山公园概况第33-34页
        4.2.2 基于中山公园活动主体与活动时段性分析第34-38页
        4.2.3 中山公园主要空间环境与日常活动分析第38-42页
        4.2.4 小结第42-44页
    4.3 劳动公园第44-52页
        4.3.1 劳动公园概况第44页
        4.3.2 基于劳动公园活动主体与活动时段性分析第44-48页
        4.3.3 主要空间环境分析第48-51页
        4.3.4 小结第51-52页
    4.4 相关案例分析第52-59页
        4.4.1 佩雷公园第52-55页
        4.4.2 布莱恩特公园第55-59页
    4.5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适应日常生活的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第60-73页
    5.1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第60-61页
        5.1.1 适应日常活动行为灵活性的设计原则第60页
        5.1.2 适应日常活动多样性的设计原则第60页
        5.1.3 适应日常活动复合性的设计原则第60-61页
    5.2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求第61-63页
        5.2.1 功能第61-63页
        5.2.2 视觉第63页
        5.2.3 微气候第63页
    5.3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构成设计第63-66页
        5.3.1 道路第63-64页
        5.3.2 边界第64-65页
        5.3.3 出入口第65-66页
    5.4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元素设计第66-69页
        5.4.1 休憩设施第66页
        5.4.2 水体第66-67页
        5.4.3 植物景观第67-68页
        5.4.4 服务设施第68-69页
    5.5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第69-71页
        5.5.1 空间尺度及功能第69-70页
        5.5.2 步行空间第70页
        5.5.3 活动支持第70页
        5.5.4 商业第70-71页
    5.6 适应日常生活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第71-72页
        5.6.1 空间尺度及功能第71页
        5.6.2 步行空间第71页
        5.6.3 活动支持第71-72页
        5.6.4 商业第72页
    5.7 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6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附录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件第80-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域异质化背景下的棕地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下一篇:济源市碑子村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