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普通多层公共建筑玻璃节能技术的应用--以成都F学校图书馆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第2章 夏热冬冷地区玻璃节能技术概述 | 第17-26页 |
2.1 成都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及气候特点 | 第17-18页 |
2.1.1 成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1.2 气候与风向、风速 | 第17页 |
2.1.3 气温、降水及太阳福射 | 第17-18页 |
2.2 成都市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3 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舒适因素 | 第19页 |
2.3.1 室内空气温度 | 第19页 |
2.3.2 室内相对湿度 | 第19页 |
2.3.3 室内平均表面温度 | 第19页 |
2.3.4 换气和通风 | 第19页 |
2.3.5 照度 | 第19页 |
2.3.6 采光强度 | 第19页 |
2.4 节能的含义及玻璃的节能特性 | 第19-26页 |
2.4.1 建筑节能玻璃的分类 | 第21-23页 |
2.4.2 玻璃幕墙节能技术概述 | 第23-26页 |
第3章 建筑热过程数学模型 | 第26-46页 |
3.1 非透明围护结构热平衡方程 | 第26-30页 |
3.1.1 初始条件 | 第27页 |
3.1.2 导热方程 | 第27-28页 |
3.1.3 非透明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 | 第28-29页 |
3.1.4 非透明围护结构外表面热平衡方程 | 第29-30页 |
3.2 透明围护结构热平衡方程 | 第30-33页 |
3.2.1 透明围护结构热平衡方程 | 第31页 |
3.2.2 室内家具热平衡方程 | 第31-32页 |
3.2.3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 | 第32-33页 |
3.3 建筑热过程求解方法 | 第33-46页 |
3.3.1 非透明围护结构不稳定传热计算 | 第33-40页 |
3.3.2 透明围护结构热过程计算 | 第40-43页 |
3.3.3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求解 | 第43-46页 |
第4章 玻璃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分析 | 第46-54页 |
4.1 主要玻璃的节能分析 | 第46-50页 |
4.1.1 LOW-E玻璃 | 第46-47页 |
4.1.2 U型玻璃 | 第47-48页 |
4.1.3 玻璃幕墙节能技术分析 | 第48-50页 |
4.2 玻璃节能技术在国内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第50-54页 |
4.2.1 应用现状 | 第50-52页 |
4.2.2 存在问题及应用策略 | 第52-54页 |
第5章 成都F学校图书馆项目的节能分析 | 第54-71页 |
5.1 项目背景和概况 | 第54-55页 |
5.2 主要外墙材料的热工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5.2.1 地面 | 第56-57页 |
5.2.2 外墙构造 | 第57页 |
5.3 案例能耗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5.4 案例能耗计算 | 第59-67页 |
5.4.1 节能玻璃对比计算 | 第59-65页 |
5.4.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 | 第65-67页 |
5.5 玻璃采光屋面节能技术 | 第67-68页 |
5.6 玻璃幕墙节能施工验收方法 | 第68-69页 |
5.7 本工程玻璃节能技术总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玻璃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推广建议 | 第71-76页 |
6.1 发展趋势概述 | 第71-73页 |
6.2 推广建议 | 第73-76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高师硕士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