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平面连杆机构平衡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2 曲柄群驱动机构动平衡条件分析 | 第16-52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2.2 曲柄群驱动机构动平衡的基本条件 | 第16-17页 |
2.3 基于线性独立矢量法推导曲柄群驱动机构摆动力的完全平衡条件 | 第17-23页 |
2.3.1 双曲柄机构摆动力的完全平衡 | 第17-19页 |
2.3.2 三曲柄机构摆动力的完全平衡 | 第19-23页 |
2.4 考虑转动副摩擦和曲柄弹性时机构动平衡条件分析 | 第23-33页 |
2.4.1 曲柄群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 第24-27页 |
2.4.2 三曲柄群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 第27-33页 |
2.5 综合质量矩替代法和动量矩替代法推导动平衡条件 | 第33-44页 |
2.5.1 曲柄群驱动机构质量矩替代法和动量矩替代法相结合进行动力平衡的基本思路 | 第33-34页 |
2.5.2 连杆桁架的动量矩及其替代动量矩 | 第34-36页 |
2.5.3 连杆桁架的质量矩及其替代质量矩分析 | 第36-38页 |
2.5.4 曲柄群驱动机构摆动力完全平衡分析 | 第38-39页 |
2.5.5 曲柄群驱动机构摆动力矩完全平衡条件 | 第39-42页 |
2.5.6 应用实例 | 第42-44页 |
2.6 利用质量代换法完全平衡曲柄群驱动机构的摆动力 | 第44-50页 |
2.6.1 质量代换的条件 | 第45-46页 |
2.6.2 将连杆桁架分解为独立杆件的质量代换法 | 第46-47页 |
2.6.3 将连杆桁架视为整体的质量代换法 | 第47-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曲柄群机构刚性体和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曲柄结构形式的选择 | 第52-94页 |
3.1 虚拟样机技术与MSC.ADAMS分析软件 | 第52-53页 |
3.1.1 建立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及仿真分析的基本过程 | 第52页 |
3.1.2 虚拟样机分析软件MSC.ADAMS | 第52-53页 |
3.2 六曲柄群机构刚性体虚拟样机模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3-59页 |
3.3 曲柄群驱动机构配重曲柄结构样式的选择 | 第59-77页 |
3.3.1 配重曲柄结构形式的优劣分析 | 第59-77页 |
3.4 六曲柄群驱动机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7-9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4 六曲柄群驱动机构动平衡实验研究 | 第94-112页 |
4.1 引言 | 第94页 |
4.2 动平衡实验设计 | 第94-96页 |
4.3 动平衡实验台及软硬件测试设备 | 第96-101页 |
4.3.1 实验台的主体机构 | 第96-97页 |
4.3.2 实验台的硬件测试设备 | 第97-100页 |
4.3.3 实验台软件系统的测量设置 | 第100-101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1-11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5 实验台连杆断裂分析及改进结构 | 第112-128页 |
5.1 有限元法与ANSYS软件 | 第112-114页 |
5.1.1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112-113页 |
5.1.2 ANSYS软件及其结构分析 | 第113-114页 |
5.2 连杆断裂情况概述 | 第114-115页 |
5.3 连杆断口形貌分析 | 第115-116页 |
5.4 连杆断裂原因分析 | 第116-117页 |
5.5 断裂连杆线性屈曲分析—压杆稳定 | 第117-121页 |
5.6 断裂连杆结构改进及线性屈曲分析 | 第121-124页 |
5.7 曲柄群机构物理样机实验台其他改进措施 | 第124-126页 |
5.7.1 使用关节轴承结构 | 第124-125页 |
5.7.2 改变连杆和曲柄的连接方式 | 第125-12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6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128-130页 |
6.1 总结 | 第128-129页 |
6.2 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140页 |